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化学   761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247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331篇
物理学   12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4篇
  1967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Physics letters. A》2020,384(5):126122
The Markovianity/non-Markovianity of two different systems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the quantum speed limit time and quantum Fisher information. The first system is described by a central mass particle interacts locally with its surrounding particles, while the second and third models consist of a single qubit interacts with a non-detuning Lorentzian cavity and with a thermal reservoir,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model, the larg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ral particle and the surrounding particles is guaranty for a fixed quantum speed limit, while the driving time plays the central role on the fixed behavior of the quantum speed limit time. Due to the stable behavior of the quantum speed limit time and the quantum Fisher information, the exchang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systems and their surrounding is limit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ral mass particle and its surrounding particle plays the main role on predicating the Markovianity/non-Markovianity. For the second system the driving tim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control on the Markovianity/non-Markovianity behavior. Finally the third model proves that non-Markovianity dynamic may increase the spe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pen system.  相似文献   
972.
采用界面追踪方法研究蒸馏过程中液滴撞击高温薄液膜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将数值结果与解析解和实验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气液界面和热流分布的演变过程.同时,分析液滴We数和无量纲液膜厚度对传热的影响.液滴撞击后的热流密度分布显示:液膜可分为撞击区、过渡区和静态区.由于液滴的撞击作用,强制对流是撞击区内主要的传热机制.增大液滴的韦伯数或减小无量纲液膜厚度会加强热量传递.随着液滴韦伯数的增加,冲击引起的扰动增强,在动量和能量共同作用下,平均热流密度明显增大,撞击区冠状水花越明显.无量纲液膜厚度越小,平均热流密度越大,且有更长的时间保持高热流密度换热.  相似文献   
973.
运用改进的格子玻尔兹曼(LB)伪势多松弛多相模型,研究单/双液滴撞击液膜的流动特性.考察单液滴在不同气液相密度比时撞击液膜的发展.随着密度比的减小,冠状水花顶端开始向内弯曲,且底部半径显著减小.在大密度比情况下研究双液滴撞击液膜.结果表明:双液滴撞击液膜有中心射流的形成;液滴水平间距的增大,延缓中心射流的出现,并降低初始中心射流的高度;随Re数的增加,中心射流的高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74.
以一类比较典型的具有17个自由度的四轴铁道客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Vermeulen-Johnson蠕滑理论和一分段线性函数来分别计算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和轮缘力.应用数值方法并结合稳定性与分岔理论对该车辆系统运行于理想平直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与分岔问题进行研究,得到车辆系统的Hopf分岔点、鞍结分岔点及其稳定性转变过程,据此确定车辆系统的线性临界速度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同时也对该车辆系统在超高速情况下的摆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首先经简单的单频率周期运动,逐渐演变成两个甚至多个频率互相耦合的拟周期运动,随着新的耦合频率不断出现,系统最终进入混沌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975.
We present a new family of exact solutions of dissipative fireball hydrodynamics for arbitrary bulk and shear viscosities. The main property of these solutions is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Hubble flow field.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 is mostly academic: we apply non-relativistic kinematics for simplicity and clarity. In this limiting case, the theory is particularly clear: the non-relativistic Navier–Stokes equations describe the dissipation in a well-understood manner. From th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our new exact solutions of dissipative fireball hydrodynamics, we can draw a surprising conclusion: this new class of exact solutions of non-relativistic dissipative hydrodynamics is asymptotically perfect.  相似文献   
976.
采用VISAR、X射线衍射和金相处理联合测试分析技术,开展等厚对称碰撞实验,研究了纯铁材料的冲击相变与层裂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冲击加载压力大于纯铁材料相变阈值(13 GPa)时,等厚对称碰撞样品发生反常2次层裂。结合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从应力波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反常层裂形成的原因,指出纯铁材料的冲击相变和卸载逆转变及引发的稀疏冲击波是导致反常2次层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77.
纳米TiAI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铣削AerMet100钢的磨损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纳米TiAIN结构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新型难加工材料AerMet100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并对实验获得的数据从刀具磨破损形态及其磨损机理2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纳米TiAIN结构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面铣削AerMet100钢时磨损破损形式主要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涂层材料的破损、微崩刃、边界沟槽磨损,贝壳状崩落;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此外,研究发现,高速铣削AerMet100钢时,由于工件材料中的Co含量较高,刀具中的Co元素不但没有扩散流失,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78.
高速干铣削钛合金时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CVD涂层硬质合金可转位立铣刀对钛合金(Ti-6Al-4V)进行了高速干铣削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刀具的磨损形貌,通过能谱分析(EDS)分析失效刀具表面的元素分布,并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干铣削Ti-6Al-4V时,刀具的失效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氧化磨损、扩散磨损和热-机械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刀具刚参与切削时,刀具后刀面会产生粘结和由于摩擦引起的擦伤,粘结层在断续冲击作用下的脱落过程还会造成后刀面涂层的剥落;随着刀具进一步的磨损,涂层剥落、粘结磨损及磨粒磨损伴随整个刀具失效过程,且还会出现氧化磨损、扩散磨损和疲劳裂纹等.切削速度越高,新产生的钛合金切屑就越容易燃烧,使刀具粘结、氧化和扩散以及热-机械疲劳等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979.
大应变、高应变率及高压强条件下混凝土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给出了混凝土在高速撞击条件下一种新的计算模型 ,同以前的工作相比 ,它可以很好地模拟在撞击过程中混凝土靶的成坑、层裂情况以及混凝土靶内出现的断裂现象。计算的结果同以前的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80.
混凝土靶板冲击响应的经验公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鹤鸣 《爆炸与冲击》2003,23(3):267-274
对预测混凝土靶板在弹丸撞击下的响应和破坏的经验公式进行了综述,包括预测侵彻深度、痂斑破坏和穿透的经验方程,并对国外现有的有关钢筋混凝土靶板抗弹设计和评估的规范进行了评论。结果表明,现有经验模型的不完备性和现有设计和评估准则的自身缺陷,清楚地说明有必要在混凝土撞击、侵彻和穿透这一活跃研究领域,做进一步的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工作,以便对余留问题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