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8篇
  免费   4817篇
  国内免费   2607篇
化学   12836篇
晶体学   492篇
力学   2391篇
综合类   282篇
数学   833篇
物理学   1557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806篇
  2017年   1094篇
  2016年   1242篇
  2015年   1097篇
  2014年   1491篇
  2013年   2257篇
  2012年   1713篇
  2011年   1662篇
  2010年   1401篇
  2009年   1469篇
  2008年   1412篇
  2007年   1563篇
  2006年   1414篇
  2005年   1234篇
  2004年   1173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719篇
  1998年   584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种新型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晔  李荣敏  童峥嵘 《物理学报》2013,62(8):84215-084215
设计了一种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 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研究了这种光纤的基模模场、双折射、非线性、有效模面积及色散特性. 数值研究发现, 减小孔间距Λ的大小, 在波长1550 nm 处, 该光纤可获得10-2 数量级的双折射B, 比普通的椭圆保偏光纤高约两个数量级; 同时, 该光纤可获得42 W-1·km-1 的高非线性系数γ. 另外,分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出现了两个零色散波长, 在波长800–2000 nm 之间具有良好的色散平坦特性. 这种设计为获得高双折射高非线性超平坦色散光子晶体光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该光纤在偏振控制、非线性光学和色散控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高双折射 高非线性 有限元法  相似文献   
192.
蔡杰  季乐  杨盛志  张在强  刘世超  李艳  王晓彤  关庆丰 《物理学报》2013,62(15):156106-156106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 (HCPEB) 技术对金属纯锆进行表面处理, 采用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辐照诱发的表层微观结构和缺陷. 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 HCPEB辐照后在材料表层诱发幅值为GPa量级的压应力, 并形成{0002}, {1012}, {1120}及{1013}织构. 表层微观结构观察表明, 与其他金属材料不同, HCPEB辐照在材料表层诱发的熔坑数量极少, 多次轰击甚至几乎没有表面熔坑的形成. 此外, 在快速的加热和冷却状态下, 在表面熔化层形成大量的超细晶粒结构, 同时诱发马氏体相变和强烈的塑性变形. 1次HCPEB辐照后表层内形成的变形微结构以位错为主, 孪晶数量较少; 5 次辐照样品的位错密度迅速增高, 孪晶数量也显著增加; 10次辐照后样品中的变形微结构以变形孪晶为主, 且出现二次孪晶现象. 表层晶粒内部变形的晶体学特征不仅决定了表层的织构演化行为, 而且还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为纯锆及锆合金表面强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纯锆 微观结构 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93.
采用量子 Sutton-Chen多体势, 对熔体初始温度热历史条件对液态金属Ni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采用双体分布函数g(r)曲线、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和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熔体初始温度对凝固微结构有显著影响, 但在液态和过冷态时的影响并不明显, 只有在结晶转变温度Tc附近才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体系在1×1012 K/s的冷速下, 最终均形成以1421和1422键型或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与六角密集(12 0 0 0 6 6) 基本原子团为主的晶态结构. 末态时, 不同初始温度体系中的主要键型和团簇的数目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且与熔体初始温度的高低呈非线性变化关系. 然而, 体系能量随初始温度呈线性变化关系, 初始温度越高, 末态能量越低, 其晶化程度越高. 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发现, 在初始温度较高的体系中, 同类团簇结构的原子出现明显的分层聚集现象, 随着初始温度的下降, 这种分层现象将被弥散开去. 可视化分析将更有助于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液态金属Ni 熔体初始温度 微观结构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194.
汤依伟  贾明  程昀  张凯  张红亮  李劼 《物理学报》2013,62(15):158201-158201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过程热行为, 分析了放电倍率、冷却条件对电池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及分布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3C放电时,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57 K, 方差为0.15, 说明模型准确度较高. 电芯的平均生热率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初期和末期增长较快. 大倍率放电时, 与电流密度的平方呈正比的不可逆热所占的比重较大, 小倍率放电时, 电化学反应可逆热占主导. 改善冷却条件能降低电池放电过程的平均温度, 对流传热过程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 W/(m2·K), 1 C, 3 C, 5 C放电结束时, 电芯的平均温升为分别为6.46 K, 17.67 K, 27.53 K, 当对流传热过程的表面传热系数增加至25 W/(m2·K)时, 温升比自然对流条件下相同倍率放电时的温度分别降低了2.91 K, 4.68 K, 5.62 K, 但电芯温度分布的不一致性也会加剧. 关键词: 电化学 耦合 锂离子动力电池 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5.
胡美华  毕宁  李尚升  宿太超  李小雷  胡强  贾晓鹏  马红安 《物理学报》2013,62(18):188103-188103
对国产六面顶压机平台下使用多晶种法合成宝石级金刚石单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合理调整温度梯度法的合成腔体组装, 采用多晶种法, 探索多晶种法金刚石合成的压力和温度区间, 在单个合成腔体内放置3–5颗金刚石晶种, 成功合成出多颗(3–5)优质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 多颗晶种的引入, 单次实验合成的多个金刚石晶体晶形及品质一致; 同时, 晶体的整体生长速度也有明显的增大. 多晶种法金刚石单晶合成的研究, 可以有效地利用腔体空间、提高单次金刚石单晶合成的效率, 解决压机大型化下高温高压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同时, 为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商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金刚石 国产六面顶 多晶种 温度梯度法  相似文献   
196.
许雪梅  李奔荣  杨兵初  蒋礼  尹林子  丁一鹏  曹粲 《物理学报》2013,62(20):200704-200704
NO, NO2是大气污染源中的常见气体, 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为检测污染源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 构建了成本较低的基于红外热辐射光源的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 分析计算得到了NO, NO2 在2500–6667 nm波段吸收谱线. 通过建立光声传输线RLC振荡电路模型和仿真得到品质因数、声压大小与谐振腔长、内腔半径以及调制频率的关系, 据此设计了光声池几何结构. 实验表明该系统所测得的光声信号与气体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并且对NO, NO2气体极限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4.01 和1.07 μL. 通过调节激光发射波长和选取滤波片, 该系统还可用于其他微量气体的浓度检测.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光声光谱 气体检测  相似文献   
197.
刘晓云  王劲松  李栋梁  岳平  李耀辉  姚玉璧 《物理学报》2013,62(21):219202-219202
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地表干 湿状况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明显. 但以往主要是针对夏季进行分析, 而对黄土高原秋季干湿变化规律及大气环流机理的认识非常有限. 本文基于中国589站最近50 a (1961–2010年)月降水和气温月平均资料、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资料, 运用带通/低通滤波、小波分析、EOF/REOF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在对中国秋季干湿时空演化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秋季黄土高原中部干湿演变周期、大气环流特征及与海温的多尺度相关关系, 以揭示影响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变化的物理机理, 并确定影响该区域干湿状况的前兆信号. 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指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周期, 1970–1990年准8 a尺度周期振荡尤为明显. 年际(周期≤ 8 a) 尺度上偏湿年的大气环流特征是, 欧亚大陆中高纬呈“双阻型”, 200 hPa西风急流显著北移, 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受反气旋控制, 其底部的偏东水汽输送带将水汽输入研究区. 年代际(周期 > 8 a)尺度上偏湿年的大气环流特征是, 东亚大陆为一致的低值系统; 200 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北移, 研究区主要水汽来源由经孟加拉湾在中南半岛转向的南风水汽输送及中纬度的西风水汽输送组成. 整个序列上, Nino3区SST指数(Nino3I)超前5个月与秋季干湿指数已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孟加拉湾–中国南海SST指数(BayI)则超前3个月与干湿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年际尺度上, 秋季Nino3I, BayI均与秋季干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准4 a, 4–6 a), 而年代际尺度上, 只有BayI与秋季干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准10 a). 黄土高原中部秋季干湿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的确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认识及与海温的多尺度相关关系的建立, 不仅揭示了影响该区域干湿变化的物理机理, 也为干旱气候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前兆信号.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中部 干湿特征 海表温度 小波分析  相似文献   
198.
The h-adaptive, high ord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a second order one dimension eigenvalue problem.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for the Lobatto basis is given, for which basis functions of arbitrary order can be constructed. The adaptive algorithm is simple, yet very efficient and straightforward to implement.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Lobatto basis functions decay rapidly. It allows evaluating the smallest eigenvalue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omparable accuracy for all eigenvalues.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radial Schrödinger equation with the Coulomb and the Woods–Saxon potentials. For both potentials the convergence rate is presented. After seven adaptive iterations nine-digit accuracy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9.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β-octahydro-1,3,5,7-tetranitro-1,3,5,7-tetrazocine (β–HMX) crystal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the isothermal-isobaric molecular dynamics (NPT-MD) simulations. The variations of cell volume, lattice constants and molecular geometry of solid β–HMX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t differ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N bond is significantly lengthen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relevant to the initial decomposition. An abrupt change at 27 Gpa for the volume and internal geometrical parameters was observed. This is in good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at there is a phase transition at 27 GPa, which is clearly due to conformational change, not chemical reaction. The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t ambient condition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ressure/temperature-induced frequency shifts of these modes are discussed. Frequency discontinuity was also observed at pressure when the phase transition occurred. The Grüneisen parameter was obtained using the vibrational frequency.  相似文献   
200.
Spectral measurements of two line pairs of CO2 and CO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300–1000 K at 1.573 µm were performed using a fiber-coupled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diode laser. The two line pairs can be used in a tunable diode laser (TDL) absorption sensor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CO2 and CO gas in a single scan of the diode laser. The spectral parameters (line strengths, air-broadening coefficients and the temperature exponent n) of the two pairs are presented. The measured data agree well with existing databases (HITRAN 2004 and HITRAN 2008), the discrepancies being less than 5% for most of the probed transitions. Although the HITRAN database is a useful tool for sensor design, we found that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the spectroscopic data for the line pair selected for high-temperature sensors are necessary for establishing the uncertainty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