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4篇
  免费   2697篇
  国内免费   2350篇
化学   2540篇
晶体学   64篇
力学   1997篇
综合类   549篇
数学   14258篇
物理学   761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655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1131篇
  2013年   1417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219篇
  2009年   1500篇
  2008年   1498篇
  2007年   1553篇
  2006年   1392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872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634篇
  1998年   574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30篇
  1973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In this paper, new Jacobi elliptic function solutions of multi-component mKdV equation are obtained directly in a unified way. When the modulus m→1, those periodic solutions degenerate as the corresponding hyperbolic function solutions. Then, to the three-component mKdV equation, five types of effective solution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2.
Kapil Dev  E. G. Seebauer   《Surface science》2004,550(1-3):185-191
Experiments employing photo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have uncovered band bending due to electrically active defects at the Si(1 1 1)–SiO2 interface after sub-keV Ar+ ion bombardment. The band bending of about 0.5 eV resembles that for Si(1 0 0)–SiO2, and both interfaces exhibit two kinetic regimes for the evolution of band bending upon annealing due to defects healing. The healing takes place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more quickly at the (1 1 1) interface, however, probably because of less fully saturated bonding and higher compressive stress.  相似文献   
73.
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与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义和 《大学物理》2005,24(1):50-58
概述了DNA化学结构式确立的过程,介绍了x射线衍射分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了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物理化学家富兰克林在用实验事实证明DNA双螺旋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4.
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全光极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了分散红共聚物膜HMMM-DR1,HMMM-DR19和偶氮侧链聚合物膜PCN6和PCN2的合成和制备, 并以HMMM-DR1和PCN6为代表比较研究了这两种具有不同吸收性质材料的全光极化特性,研究了他们的实时极化和弛豫过程,对他们的全光极化性质作了最基本的表征.研究了倍频光吸收对薄膜光极化效率的影响,讨论了偶氮聚合物材料光诱导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效率和倍频光透射率之间的折衷关系,这对实用化的全光器件的研制是至关重要的.实验确证了在PCN6薄膜中实现了准相位匹配.对厚膜中光诱导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弛豫抑制效应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5.
There are quantum states of light that can be expressed as finite superpositions of Fock states (FSFS). We demonstrate the nonclassicality of an arbitrary FSFS by means of its phase space distributions such as the Wigner function and the Q-function. The decoherence of the FSFS is studied by considering the time evolution of its Wigner function in amplitude decay and phase damping channels. As examples, we determine the nonclassicality and decoherence of generalized and reciprocal binomial states.  相似文献   
76.
离子液体以其独特性质广受关注,人们对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6-31(d)的方法计算了三甲基苯基六氟磷酸铵离子液体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对比对了三种不同的优化结构.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得到各原子的电荷分布,并用二阶微扰稳定化能分析了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阴离子分布在阳离子周围的三个区域,所有离子对中阴阳离子间有电荷的转移,且都存在多重氢键作用,阴阳离子间的电荷转移主要是通过LPF→σ*C-H 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7.
自动寻峰是进行光谱原位探测、实时自动分析的必要环节,对拓展光谱分析技术到长期海洋监测、石油录井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实验室中获得的LIBS/Raman光谱数据,对Gaussian,Lorenz,Voigt三种线型函数构建的对称零面积变换函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各个光谱峰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对称零面积变换函数,但三种变换函数在各自的最优化参数下获得的峰位、峰宽一致;以实验室中LIBS和Raman光谱定量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测试还证明,对称零面积变换寻峰方法对信号的大范围动态变化适应性强,弱峰识别能力达到或优于人工识别水平,有望应用于将来的LIBS/Raman自动原位分析中去。  相似文献   
78.
雷亮  李浪林  袁炜  刘新  周金运 《应用光学》2014,35(2):311-315
 采用Zemax软件设计出6镜片、数值孔径为0.06、2倍缩小、以405 nm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分辨精度达5 μm、视场12 mm×12 mm 内波像差小于1/4波长、畸变小于0.005%的双远心投影光刻物镜的设计方法。将设计的物镜实物化,并对其光学传递函数(MTF)作精确的实验测定,利用所提出的MTF标准实验测量法,得到该投影物镜的成像性能达亚10 μm线宽。  相似文献   
79.
推导并用实验验证了光强与入射波前在单位像元面积里成近似线性关系,从而得到入射波前经CCD采样后的功率谱密度(PSD)公式.根据该公式,模拟分析了影响CCD采集系统的系统传递函数的各个因素:入射波前、CCD的填充因子及CCD的曝光时间,得出了他们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定性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明确CCD曝光时间对高空间分辨率波前检测不确定度的影响,为高空间分辨率干涉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付姚  曹望和 《光子学报》2006,35(8):1187-1190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Zn2+掺杂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薄膜电极.通过光电流作用谱和电流-电位(I-U)曲线研〖WTBZ〗究了掺杂不同浓度Zn2+的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由光电流作用谱可知,Zn2+的掺杂可显著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流大小,且掺杂的最佳浓度与薄膜晶粒尺度有关.在320nm单色光照射下,掺杂浓度(摩尔浓度)为0.1%的薄膜电极光电流最大,与未掺杂的本征薄膜电极相比增幅达40%.I-U曲线表明,光照下,随电极电位由正到负逐渐降低,不同掺杂浓度的TiO2薄膜电极中均出现了阳极电流向阴极电流转换的现象,且Zn2+掺杂浓度可影响电极阳极电流的初始电位.另外,无光照的暗态下,各薄膜在负电位区域观察到了相似的随电位降低而迅速增大的阴极暗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