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212篇
力学   5篇
物理学   3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压力、临氢条件以及催化剂的水热处理条件对液化石油气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低温芳构化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芳烃的选择性,同时芳烃中的苯、甲苯和C10+芳烃含量增加; 增大进料空速,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下降,芳烃中的重组分增加,二甲苯中对二甲苯含量增大. 催化剂的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其初始芳构化活性下降,而催化剂经过适当的水热处理和系统中氢气的存在均可提高催化剂催化芳构化反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汽油活性炭基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250℃温度下浓硫酸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MnO2为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基的汽油脱硫吸附剂MnO2/AC,考察了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脱硫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为,以Mn(NO3)2为活性组分前驱物,Mn(NO)2浸渍液浓度0.15mol/L、常温下浸渍24h、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2h。该吸附剂在静态吸附温度120℃、吸附时间2h、剂油质量比0.10的条件下可使原料油硫的质量分数从628.6×10-6降至221.5×10-6,脱硫率达到64.8%;在动态吸附温度60℃、空速1.76h-1的条件下,初始流出汽油硫的质量分数降至21.8×10-6,初始脱硫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33.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3):1041-1047
Abstract

The presence of methyl bromide at sub-part-per-billion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urban air is reported. The major source of methyl bromide in urban areas is believed to be automobile exhaust, rather than of biogenic or agriculturally related origins. Engines operating on “leaded” gasoline contribute a much larger amount of methyl bromide to urban atmospheres than do engines with catalytic converters burning “on-leaded” fuel.  相似文献   
34.
采用ODS方法,讨论了以D072树脂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脱除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实验规律。实验采用14 mL汽油,5 g处理后的树脂,一定量H2O2,0.1 g Span 60充分搅拌,每30 min监测油品中硫含量,反应2 h后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剂油比为1/2萃取。主要考察反应温度(室温、40 ℃、60 ℃、80 ℃),氧化剂用量(O/S=0、O/S=17、O/S=34)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O/S为17时脱硫率最佳,达到75%。  相似文献   
35.
催化裂化汽油中类型硫含量分布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利用催化裂化汽油中各类硫化物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和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中各类型硫进行了分析测定,碱洗后FCC汽油和RFCC汽油中类型硫的布规律为:硫醇硫和二硫化物硫的含量较少,硫醚硫含量中等,而噻吩类硫的含量最多,占总硫含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36.
色谱与色谱/质谱法相结合分析热裂解汽油C9馏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刘文民  徐媛  关亚风 《色谱》2006,24(6):615-618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热裂解汽油C9 馏分的组成。实验使用PONA毛细管气相色谱柱(100 m×0.25 mm i.d.×0.5 μm),根据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以正构烷烃标样保留值作为碳数分布依据,定量分析了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烃类化合物的碳数分布和单体烃含量;用GC/MS联用技术和CGC保留值定性法相结合对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相对含量大于0.2%的39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  相似文献   
37.
李继文  李薇  王川 《色谱》2009,27(3):346-350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技术(Deans Switch)和常见的商品毛细管柱HP-5 (30 m×0.32 mm×0.25 μm)和Rtx-TCEP (30 m×0.25 mm×0.4 μm),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车用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的二维气相色谱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汽油中0~5%的苯和0~20%的甲苯,两者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9;标准样品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车用汽油实际样品中苯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8%之间。车用汽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和SH/T 0713-2002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该方法是车用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的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8.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苯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苯含量的操作流程对汽油中的苯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样品中添加内标物丁酮的体积、样品的体积、样品中苯与内标物丁酮面积的平均值之比、标准物质苯的纯度等参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其中相对校正因子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当汽油样品中苯的体积分数为0.57%时,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k=2)。  相似文献   
39.
吸附脱硫方法以其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材料等汽油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陈兰菊  郭绍辉  赵地顺 《化学通报》2006,69(12):945-947
以负载氧化铜的氧化铝层析柱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全馏分进行分离,使其中的烷烃、烯烃与芳烃、含硫化合物分离成极性不同的两组,含硫化合物在芳烃组分中得以分离富集。分离后对芳烃组分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氧化,脱硫率达72%。氧化后的芳烃组分与分离出来的烷烃、烯烃组分混兑,可使FCC汽油的总脱硫率达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