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6篇 |
免费 | 503篇 |
国内免费 | 50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421篇 |
晶体学 | 24篇 |
力学 | 2343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数学 | 1403篇 |
物理学 | 17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315篇 |
2015年 | 228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327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316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给出子考虑剪胀作用的线性软化土体中柱形孔扩张的应力、位移场解析解;根据体积平衡方程导出极限护孔压力和最大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弥补了经典理论的不足;计算讨论了土体软化和剪胀特性对柱形扩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983.
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残余强度)是黄土边坡是否发生流滑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饱和黄土的残余强度就需要很好的了解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性能。通过对饱和黄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理论。试验研究发现饱和黄土有两种典型的不排水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准稳态特性。且大多数情况下饱和黄土总表现为稳态特性,只有疏松的黄土表现出准稳态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土的稳态线与稳态强度线,可以用来分析黄土边坡的流滑机理。探讨了描述黄土稳态性质的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物理含义;比较了由地震引发的滑坡与灌溉诱发的滑坡流滑机理的差异,对于地震引起的黄土滑坡土体残余(稳态)强度起决定性作用,而对于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土体的峰值强度才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84.
在实施井下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的同时,评价岩层阻水性能,确定导升带高度,做到一孔多用。测试区实际观测表明,泥岩、粉砂岩、中砂岩、灰岩阻水性能由大到小,导升高度则由小变大,平均导升高度约32m; 地应力测量表明,该测试区原始地应力状态为SH>Sv>Sh,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NE至NEE。突水临界指数评价表明,-550m水平采煤工作面掘进时突水的可能性较大,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85.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作为一项新型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长距离、可植入性和分布式监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健康监测中。而直接将光纤布设在土体中则存在变形协调性差、易折断及空间定位难等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室内小比例尺模型试验,分别将光纤植入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等柔性复合材料中并一起铺设在边坡模型不同深度处,利用BOTDR监测边坡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布设在土工格栅中的光纤稳定性最好; 土工布中的光纤变形协调性和敏感性优于土工格栅; 通过合理布置光纤能够对异常应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识别和定位。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土质边坡变形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6.
Abdelkader Salim Catherine Colin Aleksander Grah Michael E. Drey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2010
The study of a bubbly laminar two-phase flow in an open capillary channel under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was conducted aboard the sounding rocket, Texus-45. The channel consists of two parallel plates of width b = 25 mm and distance a = 10 mm. The flow along the length l = 80 mm is confined by a free surface on one side and a plate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bubbles are injected at the nozzle of the capillary channel via six capillary tubes of 100 μm in inner diameter. Different liquid and gas flow rates were tested leading to different liquid free surface shape and bubble size. 相似文献
987.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structural failure by localized shear is quite complex in terms of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choice of adequate failure criteria, along with a pronounced mesh-sensitivity. As a result, the existing numerical procedures are usually quite sophisticated, so that their application for design purposes is still limite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imple energy-based criterion, which was developed on experimental considerations (Rittel et al., 2006), and uses a minimal number of adjustable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is criterion, a material point starts to fail when the total strain energy density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Thereafter, the strength of the ele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to zero to mimic the actual structural behavior. The criterion was embedded into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ested by simulating numerically four typical high-rate experiments. The first is the dynamic torsion test of a tubular specimen. The second concerns the failure mode transition in mode II fracture of an edge crack in plain strain. The last two involve dynamic shear localization under high rate compression of a cylindrical and a shear compression specimen. A very good adequation was foun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Qualitatively, in terms of failure path selection, and quantitatively, in terms of local strains, temperatures and critical impact velocity.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nticing from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aimed at predicting the onset and propagation of dynamic shear localization in actu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88.
根据一维应变冲击波的基本关系,将Cochran 等定义的有效剪切模量与准弹性卸载过程的纵波和体波声速关联起来,并藉此研究了冲击波作用下铝的准弹性卸载特性. 利用VISAR高压声速测量技术获得了LY12铝在20$sim$100,GPa压力下沿着准弹性卸载过程的有效剪切模量,结果表明LY12铝的有效剪切模量随卸载应力的下降而迅速下降. 采用与卸载应力成线性关系的方程对有效剪切模量进行了近似描述,该方程的斜率随初始冲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准弹性卸载行为的压力相关性. 将有效剪切模量结果与准静态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由此分析了冲击波作用下准弹性卸载过程的可能物理机制. 应用有效剪切模量方程对6061铝合金的准弹性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989.
非高斯风压的极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典极值理论为基础,发展了一种基于单个标准样本的非高斯风压的极值计算方法. 首先介绍了风洞试验及试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况;然后在阐述经典Gumbel极值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极值的相互独立性推导了短时距下极值分布参数和长时距下极值分布参数的关系式,给出了一种由短时距样本推算长时距下的极值估算方法; 最后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将常用极值估算方法(峰值因子法、改进峰值因子法和Sadek-Simiu法)和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如下结论:将一个标准长度的非高斯风压时程数据划分成若干等长的子段,可以通过子段的极值分布规律准确地估算出母段的极值期望值,子段的最佳分段长度可以通过自相关分析给出;与常用的极值估算方法相比,该方法更能准确估计非高斯风压的极值.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