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5篇
  免费   1867篇
  国内免费   1242篇
化学   7357篇
晶体学   103篇
力学   1501篇
综合类   204篇
数学   3302篇
物理学   981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582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1219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15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100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726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77篇
  1980年   183篇
  1979年   180篇
  1978年   165篇
  1977年   103篇
  1976年   110篇
  1973年   81篇
  1972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原位缩聚制备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泡沫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CNTs)/聚丙二醇分散体系,解决了碳纳米管在高黏滞聚醚醇中的分散问题,进一步以水为发泡剂,采用两步的原位缩聚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的聚氨酯(PU)/碳纳米管复合泡沫材料.通过FTIR、SEM、压缩实验、亲水性实验等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使聚氨酯材料的压缩强度和保水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2.
Sean D. Puckett 《Talanta》2009,78(1):300-304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jet fuel additives in the field is of interest to the Air Force. The “smart nozzle” project was designed as a state-of-the-art diagnostics package attached to a single-point refueling nozzle for assessing key fuel properties as the fuel is dispensed. The objective of the work was to show proof of concept that a layer-by-layer thin film and long period grating fibers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water in jet fuel. The data for the nafion/PDMA film and a long period grating fiber is a combination capabl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water in kerosene. The average response (spectral loss wavelength shift) to the kerosene sample ranged from −6.0 for 15 ppm to −126.5 for 60 ppm water. The average calculated value for the check standard was 21.71 and ranged from 21.25 to 22.00 with a true value of 22.5 ppm water. Potential interferences were observed and are judged to be insignificant in real samples.  相似文献   
993.
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SiO_2改性硅基耐烧蚀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在硅基耐烧蚀材料中用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SiO2的方法.首先将硅橡胶、气相白炭黑、纤维等原料混炼硫化制备出硫化胶.然后将硫化胶依次浸入四氢呋喃、原硅酸乙酯和正丁基胺水溶液中进行预溶胀处理、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得到原位生成SiO2.SEM照片显示,在硅基耐烧蚀材料中原位生成的SiO2颗粒呈球形,粒径在40~60 nm,但分布不均匀,在硫化胶表层存在富集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成SiO2平均含量增加,硅基耐烧蚀材料的抗拉强度增加,线烧蚀率下降;含13.7%原位生成SiO2硅基耐烧蚀材料抗拉强度为5.82 MPa,线烧蚀率为0.071 mm/s.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线测量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乳液聚合体系中残余单体的含量. 共设计9个半连续方式的St/BA乳液共聚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实时取样测量其残余单体含量, 并记录取样时刻对应的聚合体系的近红外光谱. 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处理光谱, 有效地克服了乳胶粒子散射效应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乳液体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解析. 选取6个聚合反应对应不同反应时间的72个样品, 用于建立校正模型, 另外3个聚合反应共取36个样品用于校正模型的验证, 并在反应设计上体现了乳化剂用量的变化, 从而使校正模型对乳化剂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 所得模型对残余单体St和BA含量的预测结果标准差(SEP)分别为0.08026和0.05305.  相似文献   
995.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使用多柱串联能够极大地增加柱效和改善分离效果,提高温度能够明显降低色谱柱反压、加快分析速度.将色谱柱串联与提高柱温相结合构建了多柱串联高温HPLC系统,该系统常温下分析标准样品时(以芴计),绝对柱效达7.6×104塔板数;柱温升高到120℃,色谱柱反压从35.3MPa降低到15.4MPa,分析时间从78.39min缩短为19.26min.采用构建的系统分析中药六味地黄丸,常温下出峰94个,升高温度至100℃出峰80个,分离效果较常规的单柱系统有明显提高;升高温度,使主要组分的出峰时间缩短,可获得更为详尽的组成信息.  相似文献   
996.
生物测定在环境毒物学研究中普遍用于检测人为污染物对个别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测定适用于个别化学品或复杂的混合物(如废水)对有代表性的生物系统或整个生物体所引起的影响,并普遍应用于环境监测项目.生物测定可在生物体外或生物体内进行,前者是在实验室内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后者除可在实验室内进行还可应用在真实的环境中.体外生物测定往往是用来研究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对生物机制的具体影响,如受体结合特性.而体内活性生物测定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化的综合生物反应.然而,这两种类型的生物测定法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生物指标,如对生物生长及发育的影响、内分泌功能和DNA损伤.无论是在体内和体外生物测定都分别有其特有的优点和缺点,其中一些测定法可以使用于毒性鉴定和评价程序.本文简要介绍了体内和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实例,指出化学物质如何影响有机体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为广泛发展更能充分反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生物测定方法,将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环境污染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通过TG-DTA-MS联用技术研究了草酸铜对高氯酸铵的催化过程。研究发现,草酸铜分解生成的氧化铜对高氯酸铵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添加2%的草酸铜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提前112℃。分解的气相产物主要有H2O,NH3,O2,HCl,Cl2,HNO,NO,N2O和NO2。在草酸铜原位分解生成的CuO表面吸附生成氧的过氧化离子(O2-)和氧离子(O-,O2-)是加速AP热分解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紫外光谱法选择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和十二醇为混合致孔剂,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D-DBTA分子印迹整体聚合物。在优化色谱条件的基础上,25min内基本实现了DBTA消旋体的手性分离,分离度达1.25。对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色谱分离存在两种不同的热力学过程,且两者与范特霍夫方程能够很好地吻合。在这两种热力学过程的转换温度处,分离因子α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寻找活性更好的抗真菌化合物,基于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果,保留氟康唑母体结构必需药效团,设计、合成了22个含对甲酚和胸腺嘧啶的氟康唑新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和ESI-MS确证,初步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l对7种真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真菌活性(烟曲霉菌除外),化合物5a~5e,5g,5h,7a和7b对不同真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真菌活性.炔丙基取代氨基侧链结构的引入有利于提高该类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邻位和间位取代1-氯葸醌的分子内卤键进行了研究.用电子定域函数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对分子内卤键的性质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通过对计算得到的密度矩阵进行σ-π兀分离,得到了π-键的键径和分子图,并讨论了。电荷密度和兀电荷密度对卤键的影响.结果表明,键鞍点和环鞍点处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均可作为衡量分子内卤键强度的量度.键鞍点和环鞍点处的电荷密度P越大,键鞍点与环鞍点的距离越大,卤键强度越大.除σ电荷密度外,π电荷密度对分子内卤键的性质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