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0篇
  免费   1371篇
  国内免费   703篇
化学   2725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303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D.M. Riffe  N.D. Shinn  K.J. Kim 《Surface science》2009,603(24):3431-3033
We have measured W and Pt 4f7/2 core-level photoemission spectra from interfaces formed by ultrathin Pt layers on W(1 1 0), completing our core-level measurements of W(1 1 0)-based bimetallic interfaces involving the group-10 metals Ni, Pd, and Pt. With increasing Pt coverage the sequence of W spectra can be described using three interfacial core-level peaks with binding-energy (BE) shifts (compared to the bulk) of −0.220 ± 0.015, −0.060 ± 0.015, and +0.110 ± 0.010 eV. We assign these features to 1D, 2D pseudomorphic (ps), and 2D closed-packed (cp) Pt phases, respectively. For ∼1 ps ML the Pt 4f7/2 BE is 71.40 ± 0.02 eV, a shift of +0.46 ± 0.09 eV with respect to the BE of bulk Pt metal. The W 4f7/2 core-level shifts induced by all three adsorbates are semi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by the Born-Haber-cycle based partial-shift model of Nilsson et al. [39]. As with Ni/W(1 1 0), the difference in W 4f7/2 binding energies between ps and cp Pt phases has a large structural contribution. The Pt 4f lineshape is consistent with a small density of states at the Fermi level, reflective of the Pt monolayer having noble-metal-like electron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52.
高仁喜  陈抱雪  陈林  袁一方  矶守 《光学学报》2005,25(11):549-1553
提出了一种结构模型来分析由工艺引起的波导侧壁起伏对于聚合物波导光学梳状滤波器的滤波特性的影响。含氟聚酰亚胺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多级马赫一曾德尔串联型光学梳状滤波器件的工作参量为中心波长1550nm,波长间隔为0.8nm,40通道的波长交错分离。模拟计算:表明,对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备的多级马赫-曾德尔串联型光学梳状滤波器件,其主要影响是增大了信道之间的串扰,中心波长1550nm处的信道串扰由理想情况下的-40dB降为-12dB,极大地影响了器件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善光学梳状滤波器串扰性能的新结构,该结构由多级马赫-曾德尔耦合器和微环共振滤波器串接构成,40个通道的串扰改善为-0dB以下。  相似文献   
953.
孙飞  闫达远  袁洁 《光学技术》2005,31(4):592-594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CMOS传感器感光范围测定系统。利用积分球作标准光源,并用逻辑分析仪作数字输出信号的分析统计,测出CMOS传感器光照度接收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接口(FPGA)芯片控制的CMOS传感器自动调光技术。利用FPGA控制CMOS传感器的电子快门,以此来控制其光照度,达到自动调光的目的。由于FPGA是在线可编程器件,具有电路简单,实时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并能与后期的图像处理有机结合,所以简化了整个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54.
针对测频器件的缺陷,提出了利用声光器件对电磁波进行实时测频的设计方案。根据现代光学理论设计了声光频谱分析系统,研制出软硬件设备。通过试验和仿真,达到了对电磁频谱进行实时检测分析的目的。与其他测频器件相比,所设计的系统体积小、耗能少、稳定性好,传递速度快,且易于计算机控制。采用声光器件制成的Bragg声光接收机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同时快速检测出多束射频电磁波,在电子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5.
串扰对密集波分复用网络扩展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龙  孙军强 《光学学报》2004,24(2):08-214
串扰是限制密集波分复用网络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分析了三种典型光交叉连接中的串扰。结果表明基于扩展贝奈斯光交换结构的光交叉连接可以完全消除低于二阶的各类串扰,同时,若将可调谐的窄带滤波器引入到结构2中可以消除低于三阶的各类串扰。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带内串扰对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网络扩展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扩展贝奈斯光交换结构的光交叉连接对器件串扰系数的要求得到了很大的放宽,用它来组建的密集波分复用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串扰多是由构成光交换节点中各种器件的非理想性造成的,通过分析得出器件中产生的串扰可以从系统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956.
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静电力及真空介电常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建国 《大学物理》2004,23(1):39-40,48
介绍了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静电力和真空介电常量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7.
一种通带平坦的粗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随着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粗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报道了一种8通道波长间隔为20nm的粗复用/解复用器。该器件基于阵列波导光栅(AWG)原理设计,利用平面光波导技术(PLC)制作,采用多模干涉输入结构和“S”形阵列波导结构,实现了较宽的通带宽度和较低的串扰。实验测得1dB带宽大于10nm,相邻串扰大于24dB,非相邻串扰大于32dB。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给出了光束传播法(BPM)数值模拟结果,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58.
光电等厚干涉实验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解生  向东  郭萍  管亮 《大学物理》2004,23(10):43-45
应用CCD摄像和数字电子技术,研制了新型光电等厚干涉实验仪,不仅能将等厚干涉图像放大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而且还可对图像进行数字化读数测量介绍了该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以及使用该仪器做“用牛顿环法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的方法,并评定了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不仅干涉条纹图像显示清晰,便于演示实验,而且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59.
基于集团模型电荷自洽的EHT(Extended Hückel Tneory)方法对K在石墨(0001)表面吸附态进行了优化计算.在3种不同的覆盖度(Θ)下,对k-石墨系统的电荷转移量△Q、吸附能△E、态密度PDOS和TDOS、Mulliken集居数和成键性质进行了比较.认同K/石墨吸附系统是石墨插层化合物(GIC)的雏型.并用LMTO方法对KC8完成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得到与EHT完全一致的结果:K4s-Ca杂化态主要位于低能区域远离费米能级,构成反键轨道其电子转移到费米能级附近K3d-Cπ成键的杂化轨道上.空的3d轨道在目前EHT方法和LMTO方法计算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与其他文献K-4s态处在EF能级的结果不同,但与早期Fischer(1984),Johnson(1986)XPS,ARUPS的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60.
冉林松  程新路 《结构化学》2009,28(3):377-380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 density of states (DOS), and projected density of states (PDOS) analysis of thiocarbamide hydrochloride are reported.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ully self-consistent pseudopotential method using D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ar the Fermi level, more prominent densities of states are seen between -8 eV and -6 eV in the valence band mainly due to the Cl-3p, N-2p and S-3p orbi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