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44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261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78篇
物理学   3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hybrid cavity magnomechanical system to transfer the bipartite entanglements and achieve the strong microwave photon–phonon entanglement based on the reservoir engineering approach is constructed. The magnon mode is coupled to the microwave cavity mode via magnetic dipole interaction and to the phonon mode via magnetostrictive force (optomechanical-like). It is shown that the initial magnon-phonon entanglement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photon-phonon subspace in the case of these two interactions cooperating. In the reservoir-engineering parameter regime, the initial entanglement is directionally transferred to the photon-phonon subsystem, so a strong bipartite entanglement in which the magnon mode acts as the cold reservoir to effectively cool the Bogoliubov mode delocalized over the cavity and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mode is obtained. Moreover, dual-mode cooling is realized by engineering the dissipation of photon and phonon modes within the target mode, which allows entanglement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eady-state entanglement is robust against temperature. The dual-mode cooling reservoir engineering scheme can potentially be extended to other three-mode quantum systems.  相似文献   
82.
孔底空腔爆炸应力场分布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层开挖中,孔底空腔装药爆破的方法被证明对保护建基面是行之有效的。为了研究炮孔孔底空腔装药结构的爆炸作用机理,运用动光弹试验模拟介质受到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的孔底应力场分布情况及其作用规律;文中介绍了动光弹模型试验设计参数,通过对试验中条纹级数与比例距离曲线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孔底空腔能有效地降低爆炸峰值压力和有利于保护建基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83.
林吉元  龙源 《爆炸与冲击》1989,9(2):170-175
本文通过对砖砌烟囱爆破拆除的实例分析得到,在砖砌烟囱的爆破拆除倾倒过程中,其倾倒支点是不断移动的,随着烟囱主体的不断下沉,相对于未垮部分的烟囱主体来说,该支点沿烟囱筒体不断向上移动。这表明,不能简单地按刚体模型描述砖砌烟囱的倾倒运动。  相似文献   
84.
In this paper, the extremum of second-order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i.e. the gradient of first-order derivatives is discussed. Given second-order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in three nonparallel directions, or given second-order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and mixed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in two nonparallel directions, the formulae for the extremum of second-order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are derived, and the dir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and minimum are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85.
岩石爆破开挖诱发振动的等效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爆破开挖过程中爆炸荷载的复杂性、岩石介质模型的多变性、本构方程的多样性、以及群孔爆破模拟计算工作量巨大等诸多因素使得准确模拟爆破诱发的围岩振动存在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提出一种等效数值模拟方法。根据爆破过程炮孔周围岩石破坏范围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群孔起爆条件下爆炸荷载作用的等效弹性边界;通过分析炸药起爆后炮孔空腔动力膨胀、岩体裂纹扩展、炮孔堵塞物运动以及爆生气体的逸出,计算了等效边界上沿炮孔轴向变化的爆炸荷载。结合瀑布沟水电站1# 尾水隧洞爆破开挖监测,基于动力有限元法运用该等效技术模拟了围岩的质点振动速度。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等效模拟技术用于岩石爆破开挖围岩响应的计算是合适的。计算结果同时还显示,等效边界邻近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6.
李祥龙  张志平  王建国  李强  王子琛 《爆炸与冲击》2022,42(11):115201-1-115201-12

为了探究空孔间距对巷道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大红山铜矿某巷道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双大直径空孔不同布孔间距条件下的掏槽爆破成腔断面积,并对最优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孔间距dv=1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1641 m2;当dv增加到dv=2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2116 m2,断面积增大28.94%;当 dv增加到35 cm时,槽腔断面面积为0.2436 m2,断面积增大15.1%;但当dv增大到45 cm时,槽腔面积为0.1740 m2,断面积减小17.8%;当dv增大到55 cm时,槽腔面积为0.0951 m2,断面积减小45.3%。对成腔断面积最大的空孔间距dv=35 cm的布孔方案进行现场试验,2号现场试验测得槽腔断面宽度、高度及断面积分别比模拟结果小4.0%、3.4%和4.98%,多次试验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为地下巷道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预测的数值方法构建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7.
龚敏  文斌  王华 《爆炸与冲击》2015,35(4):576-584

为了提高掘进进尺,以川煤集团绿水洞矿掘进工程为背景,利用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3D进行掏槽参数优化研究。结合井下现场实验,分析岩巷掏槽爆破不同参数动态应力、破碎范围的变化以及井下实际爆破效果。掏槽中心孔底向孔口平均有效应力峰值在有中心眼爆破较无中心眼爆破时增加了40%以上,中心眼爆破对槽腔底部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孔载荷从1.2 kg提高到1.8 kg,掏槽区中心眼底到孔口平均应力只增加20%,并且破碎范围的增加较少,实际进尺增加小于10%。现场掘进实验表明:在常规爆破载荷下,有中心眼比无中心眼爆破深度提高31%~65%,掏槽角小于78°时,随掏槽角度增加爆破进尺下降较平缓; 但掏槽角增至82°左右, 随掏槽角度增加爆破进尺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条形药包空腔爆破的应用范围有了一定的扩展,并且在提高爆破效果和控制爆破危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通过测试资料整理和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空腔和条形在爆破中的作用机理以及为什么采用这种装药结构比常用的集中药包偶合装药爆破效果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89.
马骏良 《爆炸与冲击》1992,12(3):251-258
在选矿车间的狭小范围内,用控爆技术拆除大型构筑物的基础是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大型设备基础的爆破实践,简述了复杂环境下控爆拆除方案及使用不同爆破参数和装药结构的设计,并对预裂切割爆破的特点及爆破效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最大径向应力,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切向应力为主要的破碎准则,利用二元分配法分析了诸破碎准则间权的分配,采用正态函数、降正态函数和升正态函数为各个破碎准则的录属函数,由此提出了爆炸破碎的过粉碎区,初始裂缝区和纯粹拉断区划分的综合评价方法。实例证明,对于大药量或小药量爆炸,以上方法均可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