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424篇
晶体学   127篇
力学   1746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359篇
物理学   11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动态裂纹扩展中的分形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谢和平 《力学学报》1995,27(1):18-27
假设裂纹顶端沿着分形轨迹运动,建立了裂纹扩展的分形弯折(kinking)模型来描述裂纹的动态扩展。根据这个模型,我们推导了分形裂纹扩展对劝态应力强度和裂纹速度的影响.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与表观应力强度因子之比K(l(t),V)/K(L(t),O)是表观裂纹速度V_O,材料微结构参数(d/Δa),分维D和裂纹扩展路径的弯折角θ的函数。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形裂纹扩展中,表观(或量测)的裂纹速度V_O很难接近Rayleigh波速C_r.动态断裂实验中V_O明显低于C_r的原因可能是分形裂纹扩展效应所致。材料的微结构,裂纹扩展路径的分维和弯折角均很强地影响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2.
氧化锆陶瓷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氧化锆陶瓷的工程应用前景广阔,在许多场合都必须与水或水溶液接触,但有关这种陶恣在水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和机理的研究报道不多见,而且已有的工作也不够深入。因此,对氧化锆陶瓷分别在水润滑和干摩擦下的摩擦学特性及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3.
摩托车传动用滚子链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道路行驶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摩托车传动用滚子链套筒和销轴零件的主要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并伴随有疲劳磨损的特征.由微观分析和链条的磨损伸长量可知:套筒和销轴的初始表面硬度较高,有利于改善其磨损表面形貌状态和耐磨性;在磨粒磨损机制下,套筒和销轴零件的表面硬度较低,容易产生“犁切”,表面层的循环硬化现象比较明显,磨损严重;在油池润滑条件下,套筒和销轴零件的表面硬度较高,裂纹的扩展速率较快,循环软化现象也较明显,当表面硬度较低时发生循环硬化.循环软化与循环硬化是导致磨损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爆生气体作用下岩石裂纹的扩展机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爆生气体作用下 ,爆破近区的裂纹在气体驱动压力下扩展 ,而爆破中区的裂纹扩展是在气体膨胀压力场和原岩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断裂理论 ,认为裂纹扩展的过程就是裂纹尖端到周围岩石的逐渐损伤引起的损伤区移动过程 ;建立了这两个区域的损伤断裂准则和裂纹尖端的损伤局部化模型 ,可以更好地反映爆生气体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赵军  张行 《力学季刊》2001,22(3):352-358
对有限变形下线弹性Ⅰ型裂纹场建立了无需分区的统一控制方程并进行了渐近分析, 利用“打靶法”得到位移场在物质描述与空间描述下的渐近阶次分别为3/4和1,Green应变、第二类P-K应力及Cauchy应力在物质描述与空间描述下的渐近阶次分数为-1/2和-2/3;对不同泊松比,裂尖有限变形线弹性场的位移均以UⅡ或u2为主导,裂纹张开角为π,现时构形中的大变形区为一垂直初始构形中裂纹表面的狭长带状区,应力则处于由σ22主导的单向拉伸状态,角分布函数U^-Ⅱ(0)及σ22^-(0)具有奇异性,但UL^-‘(Θ)/UⅡ^-‘(0)及σij^-(θ)/σ22^-(0)均趋于有限值。  相似文献   
106.
单轴荷载下饱水岩石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的细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李夕兵 《爆炸与冲击》2012,32(4):423-431
由于单轴荷载下饱水岩石的动态力学特性与静态力学特性存在很大差异,从宏观上进行力学分析 存在局限性。根据岩石受压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细观机制,分析了静态及动态单轴荷载条件下孔隙水影响饱水 岩石裂纹扩展的情况。在静态单轴压缩条件下,初始裂隙受压使自由水产生孔隙水压力,自由水对翼裂纹有 向外挤压的应力,促进裂纹扩展。在动态单轴压缩条件下,自由水会产生粘结力,抑制裂纹扩展。根据翼裂纹 受压扩展原理,推导出饱水单轴条件下动态抗压强度、静态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在相同断裂韧度下,饱水岩 石静态抗压强度风干岩石静态抗压强度饱水岩石动态抗压强度。对自然风干和饱水砂岩进行单轴静态、 动态压缩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7.
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与运动裂纹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运动裂纹与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方法对含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的三点弯曲梁进行冲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预制裂纹缺陷尖端均产生了次生裂纹;当运动主裂纹与预制裂纹缺陷贯通时,次生裂纹不会立即起裂,而是经过0~10 μs的能量积蓄后,次生裂纹才起裂;运动主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峰值与次裂纹起裂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均随预制裂纹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8.
将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引入水力劈裂问题的模拟。构建了能反映岩土类材料准脆性断裂特征的态型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并在物质点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中加入等效水压力项,以实现在新生裂纹面上跟踪施加水压力。同时,考虑裂纹面间的接触,引入物质点间的短程排斥力作用,并设计了相应的接触算法。通过自编程序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含初始裂纹、不含初始裂纹以及含坝基软弱结构面的混凝土重力坝在高水头作用下的水力劈裂过程模拟,并与扩展有限元等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压电材料平面裂纹尖端场的杂交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勇  王鑫伟 《力学学报》2004,36(3):354-358
基于复势理论和杂交变分原理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力电耦合分析的杂交应力有限元模 型. 给出了建立刚度矩阵的主要公式和推导过程,单元内的位移场和应力场采用满足平 衡方程的复变函数级数解,假设的复变函数级数解事先精确满足裂纹的无应力和电位移法向 分量为零的条件,单元外边界的位移场假设按抛物线变化, 单元的刚度矩阵采用Gauss积分的方法得出. 通过对力电耦合裂尖场的数值计算验证了程序 的正确性和单元的有效性,同时也用所得结果校验了理论解.  相似文献   
110.
The axisymmetric buckling (delamination) of a circular disk (plate) with a penny-shaped crack is analyzed using a continuum model, piecewise-homogeneous mode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linearized theory of stability. The FEM is used.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using various singular and ordinary finite elem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se singular finite elem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ublished in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3, No. 9, pp. 120–129, September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