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化学   670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85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419篇
物理学   6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attachment of particles to bubbles in solu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several industrial processes, most notably in the process of froth flotation. During this process hydrophobic particles attach to air bubbles in solution, which allows them to be separated as froth at the surface. The addition of chemicals can help to modulate these interactions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the minerals of interest.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has been adapted for use in studying the forces involved in the attachment of single particles to bubbles in the laboratory. This allows the measurement of actual DLVO (Derjaguin, Landau, Vervey and Overbeek) forces and adhesive contacts to b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addition contact angles may be calculated from features of force versus distance curves.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colloid probe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make single particle-bubble interactions and to summari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escribing such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02.
吴新华  丁利  李忠海  张彦丽  刘晓霞  王利兵 《色谱》2010,28(11):1094-1098
建立了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6种双酚-二环氧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及其衍生物双酚A(2,3-二羟丙基)甘油醚(BADGE•H2O)、双酚A(3-氯-2-羟丙基)甘油醚(BADGE•HCl)、双酚A(3-氯-2-羟丙基)(2,3-二羟丙基)醚(BADGE•H2O•HCl)和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BFDGE)及其衍生物双酚F双(3-氯-2-羟丙基)甘油醚(BFDGE•2HCl))迁移到食品中的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样品以叔丁基甲醚(MTBE)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固相萃取(SPE)柱富集、净化。以COSMOSIL 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1%甲酸的5 mmol/L醋酸铵溶液和甲醇。6种双酚-二环氧甘油醚在1.0~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在3个添加水平下,6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8.6%~8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5~1.5 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二环氧甘油醚迁移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三聚氰胺(MEL)及其衍生物——三聚氰酸二酰胺(ANE)、三聚氰酸一酰胺(ADE)和三聚氰酸(CYA)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分别采用水、4%乙酸、1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在70℃浸泡4h,浸泡液过0.45μm微孔薄膜后进入色谱柱.色谱分离采用Luna NH2柱,柱温:30℃,流动相为V(乙腈...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食品接触材料在水、3%(质量分数)乙酸溶液、乙醇(1+9)溶液、异辛烷4种食品模拟物中苯酚、4-叔丁基苯酚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不同种类的食品模拟物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后,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激发波长220 nm、发射波长312nm的荧光检测器进...  相似文献   
105.
合成了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和乙二胺(EDA)为硬段、聚碳酸六亚甲基酯二醇(PHC)为软段的聚酯型聚氨酯脲(PUU),并用聚氧乙烯和肝素(heparin)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等研究了PUU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室温等离子体方法,成功在PUU...  相似文献   
106.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爱兰  文秀芳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化学进展》2006,18(11):1434-1439
超疏水涂膜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制备技术制约了其在建筑外墙涂料等大型设施方面的应用。探索如何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构造和调控涂膜的双微观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持久优异的超疏水性涂膜,并有效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就超疏水材料表面理论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超疏水膜制备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并指出制备超疏水涂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利用表面能极低的含氟材料,将溶胶-凝胶、相分离技术和自组装梯度功能等技术有机结合,获得适宜的表面粗糙度和微观构造,是实现超疏水涂膜工业化生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7.
The contact problem for two elastic plates aligned at a prescribed angle to each other is considered. The set of contact points is assumed to be unknown in advance and to be determined only after the problem is solved. Various formulations of the problem are given, and their equivalence is proved. A complete set of boundary conditions fulfilled on the contact domain is found, and the character of satisfac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is described.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are studied for rigidity parameters of the contacting plates tending to infini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i Tekhnicheskaya Fizika, Vol. 49, No. 4, pp. 42–58, July–August, 2008.  相似文献   
108.
万军  唐国金  李道奎 《力学学报》2009,41(4):503-517
提出了一种计算二维有限变形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形状设计灵敏度的算法. 采用主动集策略和mortar方法处理接触边线上的约束条件. 在mortar接触边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上采用相同的名义罚函数,提出基于名义罚函数的移动摩擦锥算法来正则化接触约束条件,发展了一种新的二维多体有限变形摩擦接触算法. 在此基础上, 通过将离散形式的摩擦接触问题控制方程对形状设计变量微分,得到了该路径相关问题的直接微分法解析设计灵敏度计算格式, 其节点位移灵敏度方程在每个增量步不用迭代、直接求解. 与国际上现有的二维多体有限变形摩擦接触问题的解析设计灵敏度算法相比,本算法不需分解为法向和切向推导,表达式较简洁,便于编程实现. 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等离子喷涂铁基涂层的疲劳磨损裂纹行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了铁基涂层,使用球盘式疲劳磨损试验机进行涂层的疲劳磨损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在线判断涂层开裂,并通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试验前后涂层内部微观结构,研究了喷涂层疲劳磨损裂纹的扩展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致密,结合状态良好,主要相为铁素体,同时存在大量的非晶-纳米晶相,利用声发射技术能够表征涂层的临界失效状态,其内部疲劳磨损裂纹主要以韧性穿晶断裂的形式扩展。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揭示了在实际应用中极端工况下齿轮油的润滑特性.为了测量在高接触压力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齿轮油的成膜能力,制作了高精度的膜厚测量仪,采用相对光强法实现纳米级膜厚测量.试验中共采用了5种性质不同的齿轮油,在纯滚动条件下测量接触区的油膜厚度,结果表明:随着接触压力的升高油膜厚度明显降低,但压力对润滑状态影响不大;温度的改变不但能影响油膜厚度,对润滑状态的影响也很明显;GL-5 85W/190和GL-5 85W/90齿轮油在接触压力达3 GPa温度提高到120℃时仍能形成很厚的油膜,但其余3种润滑剂在极端工况下成膜能力不足.本文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还提出了含有丰富添加剂的齿轮油润滑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