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10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58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吴旻硕  李晓 《力学学报》2008,16(5):672-676
采用微面模型理论和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节理岩体的弹塑性损伤耦合微面模型. 在节理岩体的微 面上,将岩体视为由节理面与岩石组成的二元介质,以节理连通率作为岩体沿该方向的面积 损伤变量,考虑微面法向拉应力和压应力下的不同塑性变形和损伤耦合作用机制,基于塑性 理论建立了节理岩体的微面塑性损伤增量本构关系. 采用微面物理量与宏观物理量的几何约 束模型,根据微面方向积分导出了节理岩体的宏观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 编制了节理岩体微 面模型的MARC有限元子程序,对节理岩体的单轴拉伸、压缩试验和泥浆压力作用下的井壁稳 定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揭示载荷作用下节理岩体 的各向异性非弹性变形和次生节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2.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时空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元春  尚彦军 《力学学报》2008,16(2):211-215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具有时空效应特征。根据围岩变形速率,岩石隧道围岩变形一般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和流变阶段。通过总结分析围岩变形3阶段的特点,结合中梁山隧道D-5H量测剖面的实测数据,对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效应集中发生在急剧变形段,空间效应段主要靠围岩自身以及初次支护克服围岩发生破坏变形,时间效应则主要体现在流变段。以华蓥山隧道等76个隧道实例为统计样本,分别对围岩变形时空效应与围岩类别和塌方事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塌方发生于急剧变形段,13%发生在稳定变形段,只有7%左右的塌方发生在流变段。其中Ⅳ类和Ⅴ类围岩在3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塌方,Ⅲ类围岩则很少在流变段发生塌方。Ⅰ类和Ⅱ类围岩则基本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塌方。对深入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为隧道灾害防治、选择恰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3.
岩体中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仲秋  章青 《力学进展》2008,38(5):585-600
在大坝渗流与控制、各种水工隧洞和交通隧道以及地下各种洞室开挖、采矿工程与油藏开采中的水力劈裂、 岩坡和坝基的稳定性研究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岩体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本文对这些领域中的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分为6种力学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裂隙网络模型、 双重介质模型、 断裂力学模型、 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前3种主要从经典的黏弹塑性本构着手考虑, 着重对渗流场的处理, 后3种则是从考虑岩体在耦合作用下发生损伤破裂行为方面切入, 着重于岩体结构内部发生质的改变带来的更加复杂的耦合效应.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指出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给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并对该研究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4.
大攻角运动时的机翼摇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翼摇滚是现代战斗机、导弹设计中普遍遇到的横向不稳定现象之一,属于典型的大攻角动态特性问题. 20多年来,机翼摇滚问题在国内外航空工业界、学术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和兴趣,并在实(试)验、计算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对机翼摇滚问题的认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自1981年Nguyen、Yip及Chambers最早研究机翼摇滚现象以来,在该问题研究方面的近100多篇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实(试)验研究、计算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5.
粉砂岩峰后破坏区应力脆性跌落的试验和本构方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砂岩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其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结果表明,岩样应力-应变曲线峰前(破坏前区)部分的力学性质较为稳定,其力学行为可用经典强度理论进行描述;应力-应变曲线峰后(破坏后区)部分,岩样处于非稳定状态,其力学行为难以用经典强度理论来描述,而脆塑性模型恰好可以描述试验岩样的应力非连续变化特征.岩石的应力脆性跌落是有条件发生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是围压的函数,并给出应力脆性跌落系数与围压的关系.对完整岩样而言,使用弹性-线性软化-残余塑性三线性非理想脆塑性模型可以描述岩样的本构特征,而对含有节理岩样而言,采用双线性弹性-线性软化-残余塑性四线型非理想脆塑性模型与试验更为相符.  相似文献   
206.
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地下空腔中化学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过程及空腔壁的运动状态。计算中体现了空气冲击波与空腔壁作用后激发的强谱振幅高频冲击波。在实验中 ,解决了空腔内传感器的防护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 ,测到了空腔壁的地运动加速度波形。通过对所测波形的时频域分析得出了非填实爆炸在源区和近区激发高频应力波 ,其频率明显高于填实爆炸的频率。这些特征与数值计算相一致。最后简略讨论了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7.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针对边坡开挖或河谷下切的卸荷过程, 讨论了边坡应力场的分布, 提出了边坡二次应力的“驼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伴随边坡二次应力场的形成,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的形成机理。进-步, 结合三峡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监测实践, 讨论了卸荷带的工程地质意义及其力学性状表现。最后, 利用本文的基本观点, 对三峡船闸高边坡卸荷带进行了合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08.
三轴压缩岩石细观损伤扩展特性CT实时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建喜 《实验力学》2001,16(4):387-395
利用作者最新研制的与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完成了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实时CT检测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岩石中微孔洞被压密、微裂纹萌生、分叉、发展、断裂、破坏、卸载等各个阶段清晰的CT图像。对得到的CT数、CT图像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引入了初始损伤影响因子和闭合影响系数,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损伤变量,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演化CT试验的结果,给出了岩石应力损伤门槛值,将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分为5段,得到了岩石损伤扩展的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209.
数值流形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芝银  李云鹏 《力学进展》2003,33(2):261-265
数值流形方法是当前岩体力学与工程界十分关注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本文简述了数值流形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它与有限元法的主要区别,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10.
利用摩擦弯折裂纹模型研究了受压条件下细观非均匀性岩石的损伤局部化问题和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考虑了裂纹相互作用对损伤局部化和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确定了损伤局部化发生的条件,分析了产生损伤局部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包括线弹性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应力降和应变软化阶段.通过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