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化学   513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357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470篇
物理学   4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段明  陶俊  方申文  施鹏  李珂怡  王承杰  张衡 《化学通报》2015,78(12):1128-1132
研究了环烷酸对油水界面膜界面张力、弹性模量、损耗模量以及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的影响,同时对环烷酸与沥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环烷酸使得原油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弹性模量随着环烷酸加量以及振荡频率的增加都分别逐渐增大,并且最终都趋于平衡;在任何振荡频率值时,损耗模量都随着环烷酸加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环烷酸加量增加时,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降低。环烷酸与沥青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环烷酸加量的增加,其对沥青质界面膜弹性模量的影响与对原油界面膜弹性模量的影响相似,表明环烷酸主要是通过与沥青质相互作用而促进乳状液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82.
利用预乳化乳液法制备了不同单体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MMA-co-MAA-co-HEMA))微凝胶分散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研究了微凝胶的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其溶胀率;利用试管倒转法对微凝胶分散液的凝胶化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借助椎板流变仪考察了所形成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与单体配比、微凝胶分散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凝胶的数均粒径为90 nm左右,当MMA与MAA的投料质量不变时,随着HEMA含量的增加,分散液凝胶化所需的临界最小浓度增大,临界最大pH值减小,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增加.当保持单体MMA与HEMA的投料质量不变时,随着单体MAA投料质量的增多,微凝胶的数均粒径和溶胀率增大,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当MAA占单体总摩尔数的25%时,浓度为15 wt%的微凝胶分散液在扫描频率为100 rad/s时,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最高可达2×104Pa.这类微凝胶分散液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酸性模拟油的油水界面扩张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不同链长脂肪酸模拟油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酸性模拟油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模拟油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水相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酸性模拟油的扩张模量影响不大,对低工作频率下相角影响较大.无论有无十二烷基磺酸钠,水相中加入NaOH的浓度较低时酸性模拟油的扩张模量变化不大;NaOH浓度较高时,酸性模拟油的界面扩张模量增加,慢弛豫过程在界面上起主要作用,此时界面上可能形成了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84.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85.
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脆性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对岩石宏观动态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与宏观动态力学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准静态裂纹扩展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准静态与动态裂纹扩展断裂韧度关系、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模型及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观力学的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其中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是根据裂纹长度与应变关系的时间导数推出;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是根据推出的裂纹速率及应变率关系,与裂纹速率及断裂韧度关系相结合而得到。研究了应变率对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及动态压缩强度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岩石初始损伤、围压、模型中参数m、ε0和R对应力-应变关系、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深部地下工程脆性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
滑带土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地震高烈度区老滑坡的复活变形原因,本文对滑坡滑带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次试验采用扰动土样,制样基本物理指标按滑带土的现场测试指标确定,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运用MTS810Teststar程控液压伺服土动三轴仪对单个样品逐级放大动应力的分级试验方法进行。侧向压力 (围压 )分别采用 100kPa、20 0kPa、300kPa三级,通过施加轴向振动荷载 (力 )模拟地震作用,振动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 1Hz,振幅随试样性质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质与其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滑带土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滞后性及变形积累特点,动弹性模量与动强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动阻尼比的显著增大特性。这揭示了动力作用下的滑坡复活原因之一,同时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模拟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分析滑带土动力本构模型提供了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7.
鼓膜法测定纳米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弹性模量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的多孔氧化铝薄膜含有直径均一、互相平行且与表面垂直的有序纳米孔阵列。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孔氧化铝膜与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用鼓膜法结合实时电子散斑干涉(ESPI)技术,测量薄膜压力与离面位移的关系,再用周边固支平板小挠度模型计算出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宏观弹性模量。本实验中厚76微米的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宏观弹性模量为32.5GPa,比热压氧化铝陶瓷的弹性模量几乎小一个数量级,主要是由于晶相和细观结构不同造成的。这种方法较适合测量此类结构薄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8.
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阻尼测试装置开发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纤维与聚合物的掺入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阻尼性能。本文首先给出了正弦交变激励下粘弹性材料三点弯曲梁阻尼特性关系,其次首次自主开发了大尺寸材料的阻尼性能测试装置,然后利用开发的装置在频率(0.5~2.0Hz)条件下测定了6种不同配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损耗因子与储存模量,最后对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提高了混凝土的损耗因子80%~200%。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内耗增加了普通混凝土的阻尼能力,而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在于纤维的掺入增加了纤维与水泥基材的界面摩擦力。  相似文献   
89.
论述了表面波的原理及其发展,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毛细波和纵向波的特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纵向波的实验方法和装置以及在表面活性剂流学变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褚玉明  蒋月评  方爱农 《数学学报》2007,50(6):1207-121
定义了外部边界球可达域,利用曲线族的模获得如下结果:设D是R~n中的有界拟凸域,f:D→B~n是K-拟共形映射,若D是外部边界球可达域,则f∈Lip_α(D),其中α=K~(1/(1-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