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54篇
  免费   10280篇
  国内免费   7037篇
化学   24557篇
晶体学   1352篇
力学   12354篇
综合类   767篇
数学   20866篇
物理学   26175篇
  2025年   46篇
  2024年   1077篇
  2023年   1075篇
  2022年   1784篇
  2021年   2086篇
  2020年   2671篇
  2019年   2387篇
  2018年   2146篇
  2017年   2594篇
  2016年   2779篇
  2015年   2300篇
  2014年   3626篇
  2013年   5520篇
  2012年   4324篇
  2011年   4455篇
  2010年   3780篇
  2009年   4437篇
  2008年   4333篇
  2007年   4258篇
  2006年   3882篇
  2005年   3470篇
  2004年   2990篇
  2003年   2643篇
  2002年   2294篇
  2001年   1904篇
  2000年   1846篇
  1999年   1668篇
  1998年   1499篇
  1997年   1261篇
  1996年   1074篇
  1995年   889篇
  1994年   797篇
  1993年   623篇
  1992年   612篇
  1991年   496篇
  1990年   369篇
  1989年   314篇
  1988年   266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62篇
  1985年   212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94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107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54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基于频域有限差分法和入射光场在平板型和织构型非晶硅电池内的传输过程,详细分析了Ag背反镜的吸收性质.研究表明: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是两种电池结构Ag背反镜的主要吸收机制;在长波段,平板型电池结构的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均较弱,其Ag背反镜的吸收很小(小于3;),而织构型电池结构可产生较强的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其Ag背反镜的吸收较大(某些特殊波长的吸收达50;);织构型电池结构可有效拓展入射光单程通过有源层被完全吸收的波长范围.  相似文献   
912.
在室温下,采用超声辅助液相法快速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碘化铅和甲基碘化氨的摩尔比为1∶1,通过超声振荡法溶于γ-丁内酯(GBL)溶液,得到黄色透明液体.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溶液的光发射谱进行表征,发现在495 nm和826 nm出现特征峰;采用滴涂法以及溶剂蒸发来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通过XRD和SEM对薄膜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钙钛矿薄膜是四方晶系,薄膜的晶粒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且尺寸达到微米量级.  相似文献   
913.
在无模板或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利用溶剂热制备片状结构的CaTiO3.探究了水热时间对CaTiO3显微结构和在紫外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光催化活性.分析了CaTiO3光催化剂加入量和不同pH值的罗丹明B溶液对样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FESEM)、X-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热时间24 h时制备了具有较好光催化性能的CaTiO3片状结构.同时加入0.1g CaTiO3样品降解pH值为9的罗丹明B溶液中,在紫外光的照射下CaTiO3样品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60 min可达到K=0.0526 min-,其降解完后的溶液pH呈现中性,对环境不会造成酸碱污染.  相似文献   
914.
为研究Li3N-hBN体系中cBN单晶的转变机理,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法(GGA)系统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hBN和cBN的低指数晶面的晶面能,分析了hBN和cBN各晶面之间的能量关系.结果表明:在1800K,5.5 GPa和2000 K,6.0 GPa下,hBN的(1010)晶面与cBN的(100)晶面的相对晶面能差分别为0.7;和1.2;,两组晶面的晶面能连续,即微观上电子密度连续.根据改进后的密度泛函理论(TFDC)可知,hBN能够向cBN直接转变.因此推断:在Li3N-hBN体系中,以Li3N为触媒,cBN单晶是由hBN直接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915.
周宁宁  赵明  罗旭东 《人工晶体学报》2016,45(11):2674-2678
将混合粉末Ni和Ti覆盖于纯Mg锭表面制备Mg基复合材料.此方法有利于吸/放氢相Mg2Ni和催化相NiTi规则地生成与分布.纯Mg锭位于中心位置,而粉末Ni和Ti包覆于纯Mg锭表面.首先确定生成Mg2Ni和NiTi的温度范围为600℃左右;根据此温度范围,计算在650℃和850℃ Mg2Ni和NiTi的晶粒尺寸,从而确定最优化的烧结温度;建立晶体结构模型,确定Mg2Ni合金相主要分布在烧结体表面;最终实现了5 min放氢量为4wt;,实现了短时间内大放氢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16.
采用胶体化学法,以氧化钨(W18O49)为钨源制备出花状硒化钨纳米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手段对硒化钨纳米晶进行表征.本文对硒化钨花状纳米晶体的可控合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对烧结后的硒化钨纳米晶进行了电催化产氢测试.结果表明,硒化钨花状纳米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17.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CaTi2O5微纳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度计分析样品对光的吸收特性,研究不同钙源种类对CaTi2O5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Ti2O5样品更有利于降解甲基橙溶液.钙源为CaCl2所制备的CaTi2O5样品的结晶度高、颗粒大小均匀,具有低的反射率和高的吸收率,高的比表面积(112.34 m2·g-1),因此样品呈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18.
以自然冷却黄磷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黄磷炉渣微晶玻璃.利用FcatSage6.4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晶核剂元素F和P的热力学平衡状态;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以CaF2和P2O5(以KH2PO4的形式引入)作为复合晶核剂对黄磷炉渣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晶核剂CaF2+ P2O5加入量为0.98wt; +0.98wt;时,黄磷炉渣微晶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最小,析晶效果最优;当温度达到1350℃时,62.46wt;的F存在于液渣相中,29.36wt;的F以固态纯物质的形式存在,8.18wt;的F以气体状态存在,P元素全部以固态纯物质Ca3(PO4)2的形式存在;随着CaF2和P2O5加入量的增大,主晶相的类型并不发生改变,均为B-硅灰石.  相似文献   
919.
以氢氧化钠、氯化锌、氯化铁及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Co掺杂的片状氧化锌材料,并采用XRD、SEM、EDS、FT-IR等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氧化锌片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尺度(其厚度约为10~20 nm).掺杂铁和钴的纳米氧化锌的红外光谱在3500 cm-1和1600 cm-1处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在430 cm-1与500 cm-1处的峰形和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宽化现象,同时掺杂钴的材料在670cm-1和1040 cm-1左右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920.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erical code for the computation of basins of attraction by using the parallel programming.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massage passing interface (MPI) standard are presented;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presented encourages us to use a mass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only for a few-cores architecture. The critic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study of a generic dynamical system are discussed while the computation of basins is performed on a benchmark system described by Duffing׳s equation. We paid attention 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puting time as well as the work time load on each node in order to develop a performing and portable code. For the presented codes, both the scalability with an implementation on a professional cluster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arallelism in the elaborations of basins with a large set of initial conditions have been t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