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68篇
力学   654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Summary A gradient-enhanced smeared crack model and bond-slip interface elements are utilized i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crack model is rooted in an enhanced plasticity theory. It uses the Rankine failure surface dependent on an equivalent inelastic strain measure as well as on its Laplacian. As a result, finitely sized fracture process zones and realistic crack spacings are obtained. A reinforced concrete bar in uniaxial tension is analyzed to demonstrate the regularizing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length parameter in the model an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multiple cracks. A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 beam without shear reinforcement in four-point bending concludes the analysis. Received 4 November 1997;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3 April 1998  相似文献   
62.
IntroductionHowtheintensionandmoduleofsteelfibrereinforcedconcrete (SFRC)dependsonitsconstituentpropertiesandcontentisaprincipalproblemtopredictmacro_mechanicspropertiesofSFRC,thekeyconsistsintheconfirmationofstressdistribution .Interfacialstresstransfe…  相似文献   
63.
为了分析及深入探讨混凝土在受拉加载及卸载情况下的力学特性,基于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轴拉加卸载模型,推导出了混凝土加卸载的应力 应变关系表达式.为了印证理论表达式,进行了混凝土轴向拉伸及加卸载的试验研究,测得了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及其相应的轴拉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混凝土的轴拉加卸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轴拉加卸载模型能够预测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同时能描述混凝土的强度软化、加载过程中的弹模折减及卸载后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64.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管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通过对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不同加固方法及一次或二次受力的混凝土管在内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一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的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固后试件的开裂承载力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提高幅度不大,加固试件二次受力与一次受力相比,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用碳纤维布加固内压管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爆炸成型弹丸贯穿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几种聚能装药对混凝土层的破坏效果,并对聚能装药的结构设计与破坏效果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中重点对截卵形药型罩、亚半球变壁厚药型罩、双功能药型罩的装药结构、破甲能力及目标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6.
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其动态有限元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书宇  陈成光 《力学季刊》1998,19(2):109-117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及其本构研究是当前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混凝土的实验数据表明其力学性质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及并且在高加载速率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质物美价廉 时时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应变率相关的弹粘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本语文从Ottosen的四参数混凝土模型出发,引进损伤和应变率的影响,参考关联塑性的理论,改进了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为了把混凝土的数值模拟推向实用,本文概括混凝土  相似文献   
67.
我国北方地区的土石坝和水池的防渗沥青混凝土面板,常出现低温裂缝。因此,对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温度应力疲劳进行实验研究很有必要.本项研究研制了适用于沥青混凝土低温低周大变形的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在不同低温下的疲劳破坏性能试验。对试验结果用粘弹性理论和推广的应变区分法(SRP)和应变能区分法(SEP)进行了分析,首次得出了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与弯曲应力、应变和应变能的关系,并试用于实际工程的予测.  相似文献   
68.
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的劈裂试验及损伤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成  谢和平  鞠杨  王建强 《实验力学》2003,18(4):529-537
描述工程材料在服役期间所受到的损伤,是评估其可靠度、耐久性等指标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劈裂试验的结果,对一些损伤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探讨认为:对于混凝土复合材料,卸载曲线的斜率受到粗骨料和纤维等因素的干扰,卸载刚度的衰减不能精确描述损伤的演化,并且,针对不同的极限状态,损伤描述应该有不同的形式,针对损伤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提出了损伤描述表达式。  相似文献   
69.
土、岩及混凝土是一种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材料,内部细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应力和应变等物理场的分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它们的宏观力学响应和破坏机理和过程。自1995年以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空间结构及几何形态的精确量测和数字表述手段快速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土和岩体材料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来。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岩及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中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单个骨料颗粒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岩体结构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岩和混凝土细观结构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字图像作为一种空间分布测量手段和数字表述方法使得它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岩土领域的纵深发展过程中,它可能实现考虑细微观结构性的岩土力学和工程分析和预测的、新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70.
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梁剥离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式能有效地改善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能,但常由于复合加固层的剥离可能导致加固效果的降低。复合加固层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的剥离是由于薄弱截面在剪应力及正应力的集中作用下而产生的,文中对复合加固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剪应力及剥离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推导,并进一步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的剥离机理进行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