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5篇
  免费   1492篇
  国内免费   979篇
化学   3236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1054篇
综合类   243篇
数学   4632篇
物理学   524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及其非经典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国  王继锁 《物理学报》2007,56(4):2154-2159
构造出了一种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 并借助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压缩、振幅平方压缩、反聚束和相位概率分布等非经典性质. 结果表明, 与通常的奇偶相干态和非线性奇偶相干态不同, 在参数|λ|的不同取值范围内,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在Y1Y2两个方向均可呈现振幅平方压缩效应, 而压缩效应仅在偶非线性相干态的X2方向上呈现, 反聚束效应仅在奇非线性相干态中呈现. 另外, 通过研究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相位概率分布, 发现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具有完全不同的量子干涉特性. 关键词: 新的奇偶非线性相干态 压缩效应 反聚束 相位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872.
温度对金属纳米线势能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面心立方金属银为研究对象,基于Finnis-Sinclair型嵌入原子法(EAM)多体势,模拟研究了纳米线势能分布特征在常温下及其在不同温度直到熔化过程中的变化,给出了常温及不同温度银纳米线势能分布比例和势能分布函数.结果表明:常温下,纳米线高势能原子比例随纳米线横截面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势能分布函数曲线各峰位几乎与纳米线横截面尺寸无关;纳米线熔化前的势能分布函数曲线具有多个波峰,随着温度增加,峰数减少且峰位右移;熔化后,多峰特征消失,只有一个宽化的峰.  相似文献   
873.
We discuss to what extent information on ground-state properties of finite nuclei (energies and radii) can be used to obtain constraints on the symmetry energy in nuclear matter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density. The starting point is a generalized Weizs?cker formula for ground-state energies. In particular, effects from the Wigner energy and shell structure on the symmetry energy are investigated. Strong correlations in the parameter space prevent a clear isolation of the surface contribution. Use of neutron skin information improves the situation.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appears consistent with a rather soft density dependence of the symmetry energy in nuclear matter.  相似文献   
874.
 在Angara-5-1联合实验中,利用条纹像机和光纤阵列实现时间分辨和1维空间分辨,得到了丝阵条纹像,观察到丝阵负载箍缩区X光辐射的1维轴向空间分布信息随时间的演化过程,考察了内爆的同步性和均匀性。通过对比不同结构负载内爆等离子体X光1维时空分布信息,发现由于内层等离子体对磁流体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40+20)根双层钨丝阵比60根单层钨丝阵的内爆轴向同步性好,产生的X光辐射功率高;由于负载存在弯曲、断丝、扭曲等现象,(60+30)根双层钨丝阵比90根单层钨丝阵的轴向同步优势不明显;轴向同步性好与辐射功率高之间存在相关性;辐射波形前沿较快时,X光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75.
基于shifrin变换反演粒度分布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验证了shifrin变换粒度反演算法。采用Fraunhofer衍射理论计算前向散射光强,并利用shifrin变换进行了粒径反演。模拟结果发现,shifrin变换算法能够反演出被测单一或多分散颗粒群的粒径峰值位置,且随着接收CCD像元总数的增加,反演的准确度也会增大,但是在被反演的峰值周围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小峰。随着接收衍射角的增大,也能相应地增大反演的粒径范围。中心涂黑一定数目的CCD像元并不会对反演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6.
大能量钕玻璃棒状激光器新型热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kJ级大能量钕玻璃固体脉冲激光器,对比研究了传统恒温水冷方式和采用加热控制的新型热管理技术下的激光棒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热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棒内温度梯度,减小泵浦过程中的热效应,确保大能量激光输出;而且加热循环水的最佳升温值在单泵浦脉冲引起的激光棒平均温升值附近,使得径向温差最小,该最佳升温值与脉冲间隔时间有关,比如脉冲间隔15 s时,循环水在每个脉冲过后的最佳升温值为单泵浦脉冲引起的激光棒平均温升值的0.85倍;采用加热控制后水温和激光棒温度整体升高,因此在工作一个脉冲串后,必须恢复激光棒温度到初始状态,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脉冲串工作。  相似文献   
877.
梯度膜作为高功率激光反射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渐变折射率薄膜替代均匀膜系作为高功率激光反射膜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以较容易获得的线性共蒸法制备的光学膜在中心波长为1 064 nm的激光作用为例,分析了薄膜与基体之间波长的匹配、场强分布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微小单元获得梯度膜匹配厚度的数值方法,将之运用在14个周期结构的梯度膜中,并由膜系计算软件验证了所获得结果。最后通过分析Maxwell方程,计算了梯度膜中与薄膜损伤密切相关的电场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周期性结构梯度高反射膜中的电场分布与传统高反射膜具有相似性,但相对于传统高反射膜容易在界面处出现损伤的情形而言,梯度膜更容易在表面出现损伤,使梯度膜表面反射相移接近π是高功率梯度高反射膜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878.
 采用不同量程的电子谱仪与LiF热释光探测器相配合,测量了飞秒激光 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快电子能量分布。结果显示快电子能量分布的一致性和多个重要特征与国外同类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似。快电子能谱在低能处产生凹陷是由于冷电子的回流产生的;几种加速机制共同作用是能谱在100~350 keV范围内出现平台的原因;快电子的有效温度较好地满足共振吸收的温度定标律是由于反射激光加速与共振吸收机制均是通过朗道阻尼或波破对电子进行加速的。  相似文献   
879.
 为了能够精确地完成对大口径高陡度非球面在细磨和抛光过程中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将子孔径拼接技术和补偿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合理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拼接计算软件。利用该方法对一外形尺寸为400 mm×300 mm的高次离轴非球面进行了测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消去各子孔径相对基准子孔径的调整误差以及整个系统的装调定位误差,得到了准确的全孔径面形分布。对实验精度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将拼接面形与全孔径测量面形相对比,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80.
小角X射线散射应用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耀  梁丽萍  吴东 《物理》2007,36(7):524-527
文章从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de X-ray scattering,SAXS)的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国内外SAXS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动态,总结了文章作者所在的研究小组近年来在SAXS技术用于材料微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电子密度波动的研究;(2)弦长度分布函数材料的周期结构的研究;(3)纳米粉末晶化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