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7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645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管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通过对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不同加固方法及一次或二次受力的混凝土管在内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一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的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固后试件的开裂承载力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提高幅度不大,加固试件二次受力与一次受力相比,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用碳纤维布加固内压管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爆炸成型弹丸贯穿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几种聚能装药对混凝土层的破坏效果,并对聚能装药的结构设计与破坏效果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中重点对截卵形药型罩、亚半球变壁厚药型罩、双功能药型罩的装药结构、破甲能力及目标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3.
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其动态有限元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书宇  陈成光 《力学季刊》1998,19(2):109-117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及其本构研究是当前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混凝土的实验数据表明其力学性质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及并且在高加载速率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质物美价廉 时时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应变率相关的弹粘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本语文从Ottosen的四参数混凝土模型出发,引进损伤和应变率的影响,参考关联塑性的理论,改进了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为了把混凝土的数值模拟推向实用,本文概括混凝土  相似文献   
64.
我国北方地区的土石坝和水池的防渗沥青混凝土面板,常出现低温裂缝。因此,对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温度应力疲劳进行实验研究很有必要.本项研究研制了适用于沥青混凝土低温低周大变形的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在不同低温下的疲劳破坏性能试验。对试验结果用粘弹性理论和推广的应变区分法(SRP)和应变能区分法(SEP)进行了分析,首次得出了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与弯曲应力、应变和应变能的关系,并试用于实际工程的予测.  相似文献   
65.
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的劈裂试验及损伤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成  谢和平  鞠杨  王建强 《实验力学》2003,18(4):529-537
描述工程材料在服役期间所受到的损伤,是评估其可靠度、耐久性等指标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劈裂试验的结果,对一些损伤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探讨认为:对于混凝土复合材料,卸载曲线的斜率受到粗骨料和纤维等因素的干扰,卸载刚度的衰减不能精确描述损伤的演化,并且,针对不同的极限状态,损伤描述应该有不同的形式,针对损伤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提出了损伤描述表达式。  相似文献   
66.
土、岩及混凝土是一种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材料,内部细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应力和应变等物理场的分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它们的宏观力学响应和破坏机理和过程。自1995年以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空间结构及几何形态的精确量测和数字表述手段快速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土和岩体材料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来。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岩及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中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单个骨料颗粒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岩体结构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岩和混凝土细观结构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字图像作为一种空间分布测量手段和数字表述方法使得它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岩土领域的纵深发展过程中,它可能实现考虑细微观结构性的岩土力学和工程分析和预测的、新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67.
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梁剥离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式能有效地改善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能,但常由于复合加固层的剥离可能导致加固效果的降低。复合加固层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的剥离是由于薄弱截面在剪应力及正应力的集中作用下而产生的,文中对复合加固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剪应力及剥离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推导,并进一步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的剥离机理进行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在偏压荷载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进行了10个短柱试件偏心受压试验。主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圆钢管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和偏心距等参数对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短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弯刚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取代率的增加对短柱的承载力和变形是不利的,试件的挠度变形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试件偏压承载力降低了8.98%,试件刚度退化速率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而加快,耗能能力逐渐降低;试件的挠度变形随着圆钢管径厚比的增大或型钢配钢率的减小而增大;试件刚度退化速率随圆钢管壁厚、型钢配钢率的增加逐渐变慢,耗能能力增强;另外,偏心距对试件偏压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试件刚度退化和承载力降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9.
A disk-shaped compact tension (DC(T)) test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fracture energy of asphalt concret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men geometry is the ability to test cylindrical cores obtained from in-plac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 or gyratory-compacted specimens fabricated during the mixture design process. A suitable specimen geometry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ASTM E399 standard for compact tension testing of metals as a starting point. After finalizing the specimen geometry, a typical asphalt concrete surface mixture was test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loading rates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DC(T) configurat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fracture energy obtained from the DC(T) geometry wa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other fracture tests for asphalt concrete. The ability of the test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fracture energy with the various testing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loading rate) was the benchmark for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of using the DC(T) geometry. The test has the capability to capture the transi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from a brittle material at low temperatures to a more ductile material at higher temperatures. Because testing was conducted on ungrooved specimens, special care was taken to quantify deviations of the crack path from the pure mode I crack path.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est data revealed that the prototype DC(T) can detec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energy resulting for tests conducted across a useful range of test temperatures and loading rates. This specific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fracture energy is not correlated to crack deviation angle.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ongoing work integra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with numerical analysis by means of a cohesive zone model tailored for asphalt concrete fracture behavior.  相似文献   
7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随机温度徐变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宁  刘光廷 《力学学报》1997,29(2):189-202
首次尝试将随机有限元法引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随机温度徐变应力的计算.综合考虑各种随机因素,对于由材料物理参数随机性引起的随机温度场的影响,本文给出了相应于初应变隐式解法的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于周期平稳随机温度场对徐变应力场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复模量隐式解法,并首次视复频响应函数为材料参数的随机函数,给出了相应的复频响应-随机有限元列式;而对于一般非平稳绝热温升温度场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参数调幅逐段简化的方法.本文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前人不能考虑材料参数随机性或需弹模不随时间变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