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61篇
  免费   3981篇
  国内免费   2062篇
化学   5774篇
晶体学   184篇
力学   5292篇
综合类   507篇
数学   10603篇
物理学   1254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813篇
  2021年   791篇
  2020年   940篇
  2019年   822篇
  2018年   767篇
  2017年   1061篇
  2016年   1243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1528篇
  2013年   2202篇
  2012年   1583篇
  2011年   1883篇
  2010年   1620篇
  2009年   1910篇
  2008年   1774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516篇
  2005年   1388篇
  2004年   1268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816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73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467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15篇
  197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青松  李国希  胡金丰 《化学研究》2002,13(4):37-39,43
介绍了随机数字模拟方法在研究链状大分子吸附行为的一般原理,以立方格子模型的自避行走为例,分析了模型的建立、初始位形的产生以及分子链运动的处理方法.回顾了随机数字模拟方法在研究大分子界面吸附行为方面的发展状况.预测了随机数字模拟方法在大分子吸附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田骏翔  李善君 《化学学报》2003,61(9):1471-1477
采用交叉反应研究在促进剂2-甲基咪唑存在下活性酯固化邻甲酚环氧树脂的反 应机理,用傅立叶转换红外(FTIR)原位测量技术,NMR,气-质联用(GC-MS)等 手段研究了模型化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促进剂 2-甲基咪唑存在下活性酯固化邻甲酚环氧树脂的反应是通过分子内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3.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四种核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怀忠  陈蓉  李芳  毕开顺  孙毓庆 《色谱》2004,22(5):539-542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板蓝根注射液中胞苷、腺苷、鸟苷和尿苷的含量。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32.5 cm×50 μm i.d.,有效长度23.5 cm),以60 mmol/L硼砂溶液-10%(体积分数)异丙醇-20%(体积分数)乙腈为运行缓冲液,在25 ℃下以20 kV恒压电泳分离,压力进样 (1 kPa×10 s),检测波长254 nm。对电泳条件各因素进行了讨论,如缓冲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分离电压和毛细管温度等。样品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采用外  相似文献   
994.
By using photoacoustic calorimetry, a photoacoustic measurement system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Co-C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of n C4H9Co(Salen)H2O, which is 116±8kJ·mol-1. This valu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of the Co-C bond homolytic cleavage reaction that obtained by the kinetic method.  相似文献   
995.
The kinetic model of induced codeposition of nickel-molybdenum alloys from ammoniun citrate solution was studied on rotating disk electrode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the electrode-position. The molybdate (MoO42-) could be firstly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to MoO2, and subsequently undergoes a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atomic hydrogen previously adsorbed on the inducing metal nickel to form molybdenum in alloys. The kinetic equations were derived,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rom a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The electrochemical rate constants for discharge of nickel, molybdenum and water could been expressed as k1(E) = 1. 23 × 109 CNi exp( - 0.198FE/RT) mol/(dm2·s), k2(E) =3.28× 10-10 CMoexp( - 0. 208FE/ RT) mol/(dm2·s) and k3(E) = 1.27 × 10-6exp( - 0.062FE/ RT) mol/(dm2 · s), where CNi and CMo 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nickel ion and molybdate, respectively, and E is the applied potential vs.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The codeposition p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等温理论模型,以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模拟非担载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反应器的性能。分别研究了La_0.2Ba_0.8Fe_0.8Co_0.2O_(3-δ)、L30.2Sr0.8Fe0.8Co0.2O3-δ和SrFeCo0.5Ox三种透氧速率不同的膜材料、膜反应器的尺寸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H4转化率、CO选择性和H2/CO摩尔比的影响,对膜反应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Monte Carlo NPT系综法模拟考察几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NPT系综法模拟考察了五种水的势能模型 .模拟中采用周期边界条件、Metropolis抽样方法 ,并用Ewald方法对水分子间电荷作用进行长程校正 .模拟计算了内能 ,密度 ,压力及恒压热容等性质 .同时 ,还对这五种模型模拟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作了分析 .结果与文献及实验测定相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8.
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维  李佑楚 《化学进展》2000,12(2):208-217
本文介绍了颗粒流体两相流动的特征及其模拟方法, 重点论述了拟流体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并对两相流动模拟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将薄膜浸渍聚集体(TFFA)模型用于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中氧的扩散和反应过程,其中包括氧气在气体扩散层和反应层气体通道中的扩散,氧气在反应层薄膜中的溶解和扩散,氧在反应层浸渍聚休体中的扩散和反应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并根据PEMFC阴极的结构特点给出TFFA模型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000.
多相催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理性设计/筛选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其中,火山型曲线是一个的重要工具。它指出对于一个催化反应来说,其催化活性针对关键物种吸附能来说呈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要求最佳催化剂对中间体的吸附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几十年来,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让许多催化剂表面反应微观物理量的计算成为了可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火山型曲线的应用范围。 然而,对于火山型曲线根源的解释,人们却并非了解得十分清楚;一些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多还是基于经验性的Sabatier原理:吸附太弱不利于吸附、太强不利于脱附。针对该问题的科学解析,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探究,试图以完全数学解析的方式回答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必然存在性、产生根源及在催化活性预测中的内涵。本文采用了两步催化模型以及微动力学来进行速率方程的推导,并考虑BEP关系(基元反应的能垒与其反应焓存在线性关系)的应用,最终将整体反应速率转化为中间体吸附能相关的单值函数。基于对该函数的系列推导和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数学上以一个完全的解析形式证明了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存在。(2)通过对比催化反应与与之对应的气相反应,我们证明了:若无催化剂参与反应,则火山型曲线不会产生;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参与,随着催化剂吸附能力的增强,其表面会因为吸附作用而被占据毒化,导致反应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形成火山型曲线。从概念上讲,火山型曲线的根源是由“吸附过程引发表面活性位占据”这一自毒化效应造成的,它的存在可能体现为多相催化的基本属性。(3)数值模拟解析展示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区别,印证了我们的数学解析结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我们对火山型曲线中各部分的斜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吸附决速过程,催化反应和气相反应斜率相同,其差别主要出现在脱附决速过程。在此阶段由于吸附能过大,表面被毒化,表面反应速率开始下降;而气相反应的速率依然上升。(4)表面反应速率方程的分解和简化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空活性位点覆盖度和其BEP关系的斜率存在内在关联关系(θ*opt=1–α),据此讨论了其在催化剂寻优过程中的意义。尝试解释了(a)合成氨反应中正逆反应所需最佳催化剂不同的现象;(b)合成氨或CO甲烷化反应最佳催化剂为前过渡金属、而CO/NO氧化等为后过渡金属这一典型催化现象的物理图像。最后,针对火山型曲线理论框架在实际催化剂理论筛选寻优中的应用,我们简要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光解水制氢Pt基助催化剂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材料设计方面的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