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1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880篇
化学   517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2028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1180篇
物理学   215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给出一类高阶非线性函数方程的一些新的非振动准则,并且给出了在差分方程中的若干应用,结果改进和推广了近期文献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142.
三阶半线性中立型分布时滞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三阶半线性中立型分布时滞微分方程的振动性质.我们同时考虑了正则和非正则两种情况,利用广义Riccati变换和积分平均技巧,建立了在两种情况下保证方程的每一个解振动或者收敛到零的若干新的充分条件,所得定理推广和改进了最近文献中的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143.
基于从头算分子动力学(Born-oppenheimer molecular dynamics, BOMD)模拟, 构建了环硝胺六氢-1,3,5-三硝基-1,3,5-三嗪(RDX)单分子不同振动模式之间的耦合矩阵, 并计算了在不同加载能量下从低频振动模式到高频振动模式的最优能量传输路径. 结果表明, RDX单分子中—NNO2基团更有利于能量局域化, 振动模式v3v4在从低频振动模式到高频振动模式的能量传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v3v4两个振动模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加载能量的不同会导致RDX单分子能量传输路径的不同. 当加载能量较低时, RDX单分子倾向于从低频振动模式到中频振动模式再到高频振动模式的能量传输路径; 当加载能量较高时, 能量更倾向于从低频振动模式直接传输到高频振动模式上. 揭示了RDX分子内振动耦合能量转移的微观机制, 为进一步探索RDX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微观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4.
负热膨胀(NTE)是一种反常的物理现象, 已在合金和框架结构化合物等材料中被观察到, 但NTE材料的种类仍然有限. 本文合成了一种单轴NTE材料Zn(NCN), 该材料在c轴方向及在100~475 K下的热膨胀系数为-3.35×10?6 K?1, 而a轴和b轴方向则呈低热膨胀性, 体积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6.13×10?6 K?1(100~475 K)].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研究了Zn(NCN)的NTE机理. 结果表明, Zn—N键具有明显的横向振动, 一些低频振动模Grüneisen参数为负值. 直接的实验证据表明, N=C=N的横向振动以及准刚性ZnN4四面体的耦合旋转和扭摆导致了c轴方向的NTE.  相似文献   
145.
陈丽娟  陈晓怀  刘芳芳  王景凡 《物理学报》2016,65(8):80603-080603
如何实现高精度的测量是现代制造业及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微纳米测头的三坐标测量机是当前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测量尺寸的减小, 常用的纳米/微纳尺度的测头与待测表面之间形成静态接触, 其表面相互作用成为了影响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基于一种触发式振动测头, 研究了其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对测头纳米尺度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确立了测头振动参数与表面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 实验研究表明, 参数优化后的谐振微纳测头能有效抑制表面作用带来的干扰, 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6.
从振动的基本理论出发,应用矩阵光学理论,推导了光学图像法测试光束指向稳定性的原理。设计了光电法测试光束指向稳定性的测试应用,并搭建了实验光路,结果表明:光学图像法可以准确分析光束指向稳定性误差的大小、产生的误差的振动频率及其影响程度,并结合加速度计的电学法测试,可以探测光路中引起光束指向误差的来源。光电法测试结果正确可靠、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特别适合大型光学系统的光束指向稳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47.
The accurate dissociation energy and harmonic frequency for the highly excited 2^1Пu state of dimer ^7Li2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a symmetry-adapted-cluster configuration-interaction method in complete active spac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potential energy curves at numerous basis sets for this state are obtained over a wide internuclear separation range from about 2.4a0 to 37.0a0. And the conclusion is gained that the basis set 6-311++G(d,p) is a most suitable one. The calculated spectroscopic constants De, Re, ωe, ωeχe, ae and Be at 6-311++G(d,p) are 0.9670 eV, 0.3125 nm, 238.6 cm^-1, 1.3705 cm^-1, 0.0039 cm^-1 and 0.4921 cm^-1, respectively. The vibrational levels are calculated by solving the radial SchrSdinger equation of nuclear motion. A total of 53 vibrational levels are found and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lassical turning points have been computed. Comparing with the measurements, in which only the first nine vibrational levels have been obtained so far, the present calculations are very encouraging. A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s De and W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previous theories clearly shows that the present calculations are much closer to the measurements than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ults, thus representing an improvemen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f the potentials for this state.  相似文献   
148.
利用一个同型二聚体模型,甲酰胺二聚体,模拟一对肽基团.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考察了二聚体中酰胺-I带振动模式之间的振动耦合及其在空间的行为. 研究发现C=O伸缩振动耦合以静电作用为主,耦合有效距离能超过10 oA. 一维和二维红外光谱的激子模拟计算表明,耦合常数的空间依赖性能够清楚地表现在光谱特征中. 这些结果意味着多肽中C=O伸缩振动模式能够在很远的距离相互耦合并产生振动态的离域化.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大型液冷机组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对设备和人员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对某300k W制冷量的液冷机组进行了振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和机组模态仿真情况,对机组进行了被动减振设计。减振后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减振处理可有效降低工作时机组到安装基础的振动传递率,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0.
对高脚玻璃酒杯杯沿受力F激励后杯壁发生振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利用DIS声传感数字化信息系统采集振动频率,研究频率与振动有效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振动理论研究其杯壁的受迫振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