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化学   2910篇
晶体学   181篇
力学   622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107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at 266 nm was investigated by probing the nascent OH photoproduct employing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ascent OH radical was vibrationally cold and its rotational state distribution conformed to be a Boltzmann behavior, characterized by a rotational temperature of 1040±110 K. The rotational energy of OH was determined to be 8.78±0.84 kJ/mol. Between the two spinorbit states of OH, ^2Ⅱ3/2 and ^2Ⅱ1/2, the former was found to be preferentially pop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I(A') state for the A-doublet was dominant. Finally,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OH produced from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2.
用双还原法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和保护剂, 水浴加热制备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片, 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三角形银纳米片产物为立方相金属银, 边长为(100±40) nm, 厚度为(10±5) nm; 产物表现出与球形银纳米粒子完全不同的吸收光谱; 柠檬酸根在银晶核不同晶面的选择吸附、PVP的包覆作用及Ag(111)晶面的层错对产物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与球形纳米颗粒相比, 三角形银纳米片膜对吡啶(Py)分子有显著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983.
陈璇  白小红  王晓  王婧  卜玮 《色谱》2010,28(12):1144-1149
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HF-LPME)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不同基质中的优势构象,阐明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萃取机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微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己醇为萃取溶剂,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NaOH(5 mol/L)溶液为样品相,0.01 mol/L H2SO4溶液为接收相,在1200 r/min转速下萃取35 min,收集萃取液直接进行HPLC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水溶液中的线性范围为5~100 μg/L,检出限分别为1.9 μg/L和1.2 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38和61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2%和103.2%±3.5%;在鼠尿液中的线性范围为100~5×104 μg/L,检出限分别为30 μg/L和42 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20和17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8.4%±4.4%和106.1%±5.4%。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高,适用于微量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984.
离子液体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出了适合于含油污水处理的憎水性离子液体,研究了离子液体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条件。当离子液体与含油污水体积比为1∶5,pH值为5,处理15min后,水中油的去除率为95.6%,CODCr的去除率为93.5%,表明应用离子液体可以有效地去除油田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考察了再生离子液体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其五次平行实验的除油率达95.4%,CODCr去除率为93.2%,表明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离子液体对含油污水处理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85.
锂离子电池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仁  赵长春  王兆翔  陈立泉 《化学进展》2011,23(10):2038-2044
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通常在300mAh/g以上,而正极材料比容量始终徘徊在150mAh/g。正极材料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富锂层状正极材料是一类新型正极材料,其可逆容量在200mAh/g以上,其高容量特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可以用xLi2MO3·(1-x)LiM'O2 (M 为Mn, Ti, Zr之一或任意组合; M'为Mn, Ni, Co之一或任意组合; 0≤x≤1)形式表示。由于其组成与结构的特殊性,这类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机理也不同于其它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本文介绍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充放电机理,重点介绍近年来通过改性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富锂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86.
甲磺酸帕珠沙星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了甲磺酸帕珠沙星(PZFX)在氮气氛和空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测定了PZFX及其在热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残余物的红外光谱,运用量子化学GAMESS软件计算了PZFX分子的键级,推断了PZFX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PZFX的热分解过程的起始步骤是甲磺酸的分解.采用Ozawa方法计...  相似文献   
987.
利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TR-FTIR)发射光谱研究了气相中CH2=CHCOCl分子的光解动力学.观测到振动激发的光解碎片分子CO(ν≤5),HCl(ν≤6),C2H2和相应的两个光解离通道:C-Cl键断裂和HCl消除通道.通过分析转动分辨的红外发射光谱得到CO和HCl的初始振转能量态分布,由此提出CH2=CHCOCl的气相光解机理并阐明了内转换等非绝热过程在影响反应途径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88.
溶剂诱导结晶(SINC)又称为液体诱导结晶,它是结晶性高聚物在溶剂(或包括其蒸汽)作用下,在低于通常Tg下诱导结晶,而在高于通常Tg时能加速结晶的现象。本文主要对溶剂诱导结晶的机理、动力学和形态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9.
用三氯化铝催化六氯三聚膦腈开环聚合制得线性聚二氯膦腈(PDCP), 通过PDCP磷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合成了新的水溶性高分子聚[(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1.0(乙氧基吡咯烷酮)1.0]膦腈(P3), 用31P NMR, 1H NMR, 13C 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用DSC测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 用蒸汽压渗透法(VPO)测定了其数均分子量. 改进了聚二(乙氧基吡咯烷酮)膦腈(P2)的合成方法. 体外降解实验表明, P3具有和P2类似的pH响应性降解行为, 降解速率在pH=5.0时最快, 而在pH=7.4和8.0时较慢. P3在所测试的3个pH缓冲溶液中均比P2降解慢. 用31P NMR、薄层色谱(TLC)和滴定法对降解产物进行了检测, 初步推断了P3在不同pH介质中的水解机理, 其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的降解, 除侧链断裂外, 聚膦腈的骨架也裂解; 而在pH=7.4和8.0时的降解仅为侧链的断裂. 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进行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实验表明, P3及其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降解49 d后的产物均对细胞表现出了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而且其降解产物在浓度为800 μg/mL时还表现出一定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90.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光-光转换和节能材料。这类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军事、消防和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本课题组近年在长余辉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综述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