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0篇 |
力学 | 53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5篇 |
物理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凹凸棒黏土固载AlCl3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水杨酸乙酰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凹凸棒黏土(ATP)为载体,采用回流吸附法制备了AlCl3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AlCl3/ATP,并将其用于催化阿司匹林合成反应。 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比表面(BET)、能谱(EDS) 和Hammett指示剂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结构、组成和酸强度进行了表征。 以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收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其催化性能的凹土酸处理浓度、热活化温度、催化剂用量和AlCl3负载量进行优化,并比较了载体和负载前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ATP经10 mol/L盐酸室温酸化12 h,300 ℃热活化2 h后对AlCl3的负载量达1.18 mmol/g,当AlCl3/ATP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5%时,其催化阿司匹林合成反应收率达92.5%,高于未负载的AlCl3催化剂及载体本身,且该催化剂重复使用多次仍可保持相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43.
页岩储层属于致密超低渗透储层,需改造形成复杂缝网才有经济产能.体积压裂是页岩储层增产改造的主要措施,而地应力场特别是水平主应力差值是体积压裂的关键控制因素. 理论研究表明:(1)当初始两向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容易形成缝网,反之不易产生缝网;(2)人工裂缝的形成能够改变地层初始应力场. 因此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压裂方式,以克服和翻转初始水平主应力差值,产生体积缝网.基于此,建立了页岩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单元模拟页岩基质的行为,采用带有孔压的"cohesive"单元描述水力裂缝的性质,模型对"Texas Two-Step" 压裂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得到了压裂过程中地层应力场的分布及其变化,模拟结果和解析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1)裂缝的产生减弱了地层应力场的各向异性;(2 对于低水平应力差页岩储层,采用"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可以产生缝网. 对于采用"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无法产生缝网的高应力差页岩储层,提出了三次应力"共振" 和四次应力"共振" 压裂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得到了压裂过程中页岩储层应力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得到了缝网形成的区域,模拟结果表明:(1)对于高应力差页岩储层,采用"Texas Two-Step" 压裂方法无法产生缝网;(2)对于高应力差页岩储层,三次应力"共振" 和四次应力"共振"压裂方法是有效的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在长期交通载荷作用下土体塑性累积变形本构模型对路基沉降计算至为关键.元件组合模型可以计算岩土体循环累积应变,但现有的各类元件模型未能反映饱和软黏土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现象.在对饱和软黏土进行等向固结条件下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加载试验及非等向固结下的循环扭剪试验基础上,将Abel黏壶代替Burgers模型中的Newton黏壶,得到分数阶Burgers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循环塑性累积应变的Burgers模型和分数阶Burgers模型的参数,通过对比两组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发现分数阶模型更适合模拟计算循环载荷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 相似文献
45.
开滦煤洗选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及其洗选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其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和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滦矿区煤中稀土元素没有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在入洗原煤及其洗选产品中,以煤泥中质量分数最高,尾煤次之,在尾煤和煤泥中均相对富集;稀土元素在精煤中的质量分数最低;同原煤相比,中煤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没有明显变化。原煤及其洗选的4种产品中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质量分数的不同。稀土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分配行为和赋存状态主要受控于黏土矿物,其次是有机质。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积极开发国内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水平井以其可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成为开发页岩气的主要开发技术之一,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隐蔽性、致密性、脆性和非均质各向异性等特点,加上我国页岩气藏埋藏深、有机碳含量较低,常规的钻井技术很难实现页岩气层较高的钻遇率,严重影响了压裂增产效果,地质导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鉴于国内页岩气井的地质导向主要使用一条随钻自然伽马而未测到密度、中子和电阻率等曲线,难以保持钻头在优质储层中钻进.为此,介绍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随钻测井曲线实时预测新方法,方法基于非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优选邻井的录井、校正后的测井等资料作为输入特征和输出特征,建立页岩气地质导向的随钻测井曲线预测模型,后使用本井的录井资料和实测测井资料进行预测和校正.实例分析表明,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度高、稳定性强,可有效指导钻头钻进,提高优质储层的钻遇率. 相似文献
47.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锅反应法制备了负载纳米TiO2和Fe3O4的凹凸棒黏土(TiO2-Fe3O4-ATP)吸附剂,并进行了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及脱附性能的研究。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EDS等分析方法对ATP负载纳米TiO2-Fe3O4前后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配比及吸附时间、pH值、温度、投加量和初始质量浓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吸附剂在Ti元素含量与负载总量的摩尔比为3:4时吸附效果最佳。 当吸附剂质量为0.6 g,Cr(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小于0.8 mg/L时,pH=6,温度20 ℃,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率为79.8%。 TiO2-Fe3O4-ATP吸附剂对Cr(Ⅵ)离子吸附满足Freundlich模型。 在20~40 ℃ 条件下,吸附过程ΔG<0、ΔS=-43.55 J/(mol·K)、ΔH=-14.36 kJ/mol,表明该吸附是个自发、熵减、放热的过程。 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以表面化学反应为主。 TiO2-Fe3O4-ATP吸附剂在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仍能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48.
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黏土(clay)纳米复合水凝胶(D-NCgel),黏土在体系结构中充当多官能团交联点的作用.考察了D-NC gel中溶剂水被交换为醇溶剂时,凝胶结构稳定性,溶胀特性,以及机械性能的变化.D-NC gel在醇溶剂中仍能保持完整的三维网络结构,体系没有瓦解.而且,D-NC gel在醇溶剂中表现出依赖于醇溶剂种类的溶剂交换和溶胀行为.在甲醇中,凝胶溶胀度呈现单调增长,但是在其它醇溶剂,如乙醇、1-丙醇或1-丁醇中,凝胶表现出先收缩后溶胀的特殊溶胀行为.通过在醇溶剂中先溶胀后干燥的方法,制备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醇溶剂纳米复合凝胶.与D-NC5 gel相比,D-NC5甲醇凝胶其拉伸力学强度提高了67%(从155 kPa增加到259 kPa),拉伸模量提高了49%(从7.5 kPa增加到11.2kPa).基于凝胶在醇水溶剂中结构可逆性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醇溶剂对D-NC水凝胶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离子印迹壳聚糖/凹凸棒石(IICA)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中药材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在动态吸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Cd(Ⅱ)分离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为4.5,上样流速为0.60mL/min条件下,Cd(Ⅱ)能被IICA定量富集;吸附的Cd(Ⅱ)可用1.0mol/L HCl-0.1mol/L甲基异丁酮的乙醇溶液,在流速为0.96mL/min条件下完全洗脱。优化条件下,IICA对Cd(Ⅱ)的动态吸附容量为56.45mg/g。线性范围为0.00097~1.28mg/L,r=0.9994,检出限(3σ,n=11)为0.9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2%(n=6,c=0.08mg/L),回收率在96.5%~106.4%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可应用于实际中药材样品中痕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50.
NiMgAl三元类水滑石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Ni(NO3) 2-Mg(NO3) 2-Al(NO3) 3-NaOH体系中,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NiMgAl三元类水滑石的合成规律。考察了pH值、Ni/Mg/Al比、沉淀生成温度及水热处理条件对合成NiMgAl-HTLcs的影响,借助XRD 、ICP、 FT-IR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iMgAl-HTLcs的适宜pH范围为5.5~7.0,Ni/Mg=2.0~4.0,水热处理条件为100 ℃,7 h。通过对合成物热行为研究表明,NiMgAl-HTLcs结构开始破坏温度为300 ℃,经焙烧后可得Ni元素高度分散的复合氧化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