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化学   1439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941篇
综合类   157篇
数学   1052篇
物理学   223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八面沸石中的骨架铝可按其环境次邻位上出现的铝数分为4类。环境无次邻铝的铝离子形成分子筛的强酸中心;周围有1至3个次邻铝的铝离子形成的酸中心酸性较弱,与前者相比易于从骨架上解脱。基于一级动力学近似,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八面沸石脱铝过程,得到4种类型铝离子的数目随硅铝比改变而演化的规律。预计硅铝比在6.68附近,脱铝八面沸石中的强酸中心数目达到极大值;如果强、弱酸中心铝离子的解脱速率差别较大,则脱铝八面沸石中强酸中心浓度较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2.
The reaction of electron-deficient cyclopropane derivatives, cis-1-methoxycarbonyl-2-aryl-6,6-dimethyl-5,7dioxospiro[2,5]octa-4,8-diones with benzoylmethylenetriphenylarsorane (2) and methoxycarbonylmethylenetriphenylarsorane (4) was found to form cis,trans-l-methoxycarbonyl-2-aryl-3-benzoyl-7,7-dimethyl-6,8-dioxospiro[3,5]nona-5,9-dione (3a-3e) and trans,cis,trans-5-[2‘-methoxycarbonyl-2‘-(triphenylarsoranylidene)acetyl]-6oxo-3-aryl-tetrahydro-pyran-2,4-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s (5a-5c) respectively with high stereoselectivity. The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s were also orooosed.  相似文献   
143.
在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s)催化的2,3-二取代2H-1,4-苯并噁嗪氢化反应中,3号位取代基不同会导致反应效率极大改变,因此我们选取反应活性具有较大差别的三种底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氢化反应势能面.发现当B(C6F53与2,3-二苯基2H-1,4-苯并噁嗪或2-甲基-3-苯基2H-1,4-苯并噁嗪混合后,会形成FLPs与路易斯酸碱加合物的混合物.而将B(C6F53与2,3-二甲基2H-1,4-苯并噁嗪混合后主要形成没有催化活性的路易斯酸碱加合物,因其能量低于FLPs,在催化体系中不容易转化为FLPs,这导致三种模型化合物在FLPs催化的氢化反应中效率不同.进一步的取代基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计算表明:B(C6F53与2-甲基-3-取代2H-1,4-苯并噁嗪混合后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加合物和FLPs化合物之间稳定性差别源于3位取代基空间位阻不同.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了江苏省疾控[2009]97号文件附录A《面制品及海蜇中铝的测定方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方法样品经干法消化后,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溶液中,三价铝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铬天青S形成绿色三元体系,其吸光度与铝的含量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成正比。结果样品消化液在定容30 min时测定结果接近中位值,方法线性系数r=0.999 7,相对标准偏差在3.3%~3.7%之间,样品回收率在88.9%~96.4%。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各实验室开展检测。  相似文献   
145.
The research o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has drawn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the past decade. With the efforts scientists paid, a variety of AI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among which the tetraphenylethelene and silole derivatives are the most studied. Development of new AIE systems could further enrich the AIE molecul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IE area. 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prepared a new AIE system based on 1,2,4,6-tetraphenylpyridinium 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rotation mechanism. These molecules could be facilely synthesized via one-step and one-pot reaction. The ionic AIE-active molecules could find wide application in sensing and optoelectronic areas.  相似文献   
146.
对中段多脉冲机动突防弹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原理与方法有别于成熟的航天器多脉冲变轨,而是基于路径规划的思想对弹道设计问题简化。考虑敌方防御系统延迟,改进多脉冲点火模型,并基于变射面的思想对关机点参数进行了设计及优化。然后,从使敌方预测误差最大的角度提出评价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最后,给出了一种同时满足导弹机动突防与打击精度要求的多脉冲弹道设计方法。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的有效性、灵活性、迭代效率及精度等方面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在PC机仿真中,20 s内就设计出一条保证打击精度的中段突防弹道。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提出的突防弹道设计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7.
较详细地讨论了附加压力与分散系统稳定性间的关系,指出分散相附加压力的降低是分散系统趋向稳定的根本原因。以乳状液为例,附加压力降低不仅减少了液滴间相互碰撞的概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液滴表面形成牢固的保护膜密切相关。只有当液滴的附加压力趋近0时,分散系统才达到热力学上稳定的状态,此时乳状液已变成了微乳状液。上述讨论也基本适用于固/液分散系统。  相似文献   
148.
周继敏  王涛  刘春鸽 《化学教育》2021,42(11):18-26
尝试利用“火花学院”App等在线交互资源,引导学生从立体几何及密置层堆积模型视角,观察、描述、绘制面心立方晶胞的正四面体填隙、正八面体填隙、三视图和沿体对角线投影图像,加深学生对以面心立方晶胞结构为基础的CaF2→金刚石晶胞、NaCl→钙钛矿晶胞结构的理解;再结合新型材料透明镁铝尖晶石晶体结构的探讨,了解晶体制备中的掺杂改性等常用方法,发展学生的微观探析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9.
童健  马亮 《物理学报》2022,(6):395-404
有机分子铁电材料相较于传统无机铁电材料具有轻质、柔性、不含重金属原子和成本低等诸多优点,长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原子厚度的二维无机铁电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而备受关注,然而二维有机铁电材料的设计与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设计了一种以环丁烯-1,2-二羧酸(cyclobutene-1,2-dicarboxylic acid, CBDC)分子为结构单元的二维单层有机铁电分子晶体.由于CBDC分子晶体内部氢键的链状排布,导致其块体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计算发现内部的氢键链使得CBDC分子晶体块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剥离能,因此有望由沿着剥离能最低的(102)晶面进行机械/化学剥离而获得相应的单层有机铁电分子晶体.理论计算预测CBDC (102)分子晶体单层的面内自发极化约0.39×10–6μC/cm,可与部分无机同类相比拟.计算表明CBDC (102)分子晶体单层具有较高的极化反转势垒,且对外加单轴应力的响应较为敏感. CBDC (102)单层有机铁电分子晶体的高面内自发极化以及易被界面调控的极化反转势垒使其可被应用于轻质无金属及柔性铁电器件.  相似文献   
150.
提出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重新证明σ2算子的最优凹性,并定义了一个凸锥Γ3?=λ=(λ1,λ2,?,λn)Rn:σ1(λ)>0,σ2(λ|i)>0,1in。利用σ2算子的最优凹性,给出了σ2HessianPogorelovC2内估计,进而证明了σ2(D2u(x))=1,xRn的满足二次多项式增长条件的Γ3?-凸整解为二次多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