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36篇 |
免费 | 1984篇 |
国内免费 | 108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13篇 |
晶体学 | 44篇 |
力学 | 1543篇 |
综合类 | 411篇 |
数学 | 6791篇 |
物理学 | 45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3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249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351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446篇 |
2014年 | 805篇 |
2013年 | 577篇 |
2012年 | 868篇 |
2011年 | 868篇 |
2010年 | 805篇 |
2009年 | 775篇 |
2008年 | 892篇 |
2007年 | 641篇 |
2006年 | 662篇 |
2005年 | 601篇 |
2004年 | 544篇 |
2003年 | 485篇 |
2002年 | 413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306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272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33篇 |
1995年 | 233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14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仪器装置图
2设计理念
用现有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要进行4次实验和2次计算,这样误时费力,而且只是对阿基米德原理终端的、静态的说明,学生对它缺乏过程性的动态感受.为此,特设计该动态式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22.
23.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广泛开展的教改,也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在这种形式下.作为高校诸多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物理教学,理应做出积极的响应.1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物理课程的目标与任务就学科来说,高校分为理、工、农、医、军(事)、公(安)、管(理)、文、史、哲、法、教(育)、文体、传媒、经 相似文献
24.
26.
27.
28.
We propose a three-species aggregation model with catalysis-driven de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mean-field rate equ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evoIution behavior of the system with the size-dependent catalysis-driven decomposition rate J(i; j; k) = Jijk^v and the constant aggregation 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without decomposition can always obey the conventional scaling law in the case of 0 ≤v ≤ 1, while the kinetic evolution of the decomposed species depends crucially on the index v. Moreover, the total size of the species without decomposition can keep a nonzero value at large times, while the total size of the decomposed species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and vanishes finally. 相似文献
29.
地震动力:由巨观到微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地震发生时的断层破裂能量和了解一个断层带的孕育与发展都需要地震和地质数据的结合.在一个大地震的发生过程中,藉由地震仪的记录分析,了解地震断层破裂过程中其断层的几何破裂行为及其机制,甚至分析其运动学上的灾害行为.在地震源分析中文章作者将以上行为分析称为地震的巨观分析.而地震的微观分析,则是以探讨当地震断层及破裂前缘持续向前前进时,其所需的破碎能量及其形成的极小颗粒之断层泥的物理化学机制.此断层滑移带中的断层泥之物理机制、化学组成及地震断层滑移带厚度,皆为了解地震滑移时摩擦行为及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地震的巨观及微观行为的结合分析,为地震学上重要的突破,使人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地震破裂过程中的摩擦行为、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并探讨地震时造成的地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行为.但断层滑移带的断层泥并小易获得,除非有清楚的深部断层几何,并能以深钻的方式取得断层泥材料进行分析.1999年7.6级的台湾集集大地震产生地表或近地表8-12m的滑移,此近地表的滑移足钻井容易达成的,因此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得出大地震滑移带的断层泥了解大滑移断层的动力机制.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为另一了解此巨观与微观机制的地震. 相似文献
30.
从“问题情境”到“物理图景”的关键——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物理习题都是命题者根据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结合某些问题情境和物理条件而拟定出来的.解题过程就是还原命题者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熟悉的典型物理问题.模型化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