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33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青铜器粉状锈生长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u-Sn-Pb合金表面用盐酸腐蚀加工,并采用红外反射光谱(IR-REF)、红外光声光谱(IR-PAS)、X射线衍射(XRD)及分光光度(SPM)等分析方法研究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和发展速度。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锈体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CuCl在水中继续氧化生成Cu_2(OH)_3Cl的同时,有Cu~(2+)离子伴随产生。本文计算了锈体生长的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及表现活化能,对反应机理及伴随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为了得到一种兼具优良力学性能和优异防腐特性的复合管,结合一种高爆速爆炸纤维,利用水作为传压介质,爆炸胀接得到铝/钢复合管。经超声波探伤检测其贴合率达到100%,径向形变率仅为0.65%,弯曲度为0.12%。利用809MTS万能实验机对长径比为1∶1的复合管试样进行了压剪试验,得到了位移-力曲线,计算得到结合强度为3.27MPa,高于建筑和石化行业规定的0.2和0.5MPa最小值。金相实验显示,铝/钢结合界面良好,未出现界面局部过熔现象,发生了铝层与钢层的相互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53.
李国琛  沈还  凌贤伍 《力学学报》2001,33(3):332-339
基于分析势函数的二次变分,从理论上证明了固体材料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材质不断退化的重要特征。另一特征是:材料往往会由基本变形路径漂移为一个轴向应变被限定的模态以至的失稳。文中以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受周期性分布孔洞损伤的平面板材模型,结果显示,孔周边的应变局部化使变形路径转移到一个轴向应变被限定的失效模态。此类现象与金属板材拉胀实验中所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5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AMPS-co-HEMA)共聚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单体配比、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共聚凝胶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凝胶的溶胀、吸银及消溶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摩尔比n(AMPS)∶n(HEMA)=2∶1,交联剂用量ω(MBA)=0.6%,引发剂用量ω(KPS)=0.8%,所制得的凝胶吸水性能最好;凝胶在蒸馏水中的溶胀过程属于松弛平衡扩散;凝胶在AgNO3溶液中60min左右达到消溶胀平衡,且当AgNO3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时,银离子吸附量最大,为0.04g/g,消溶胀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55.
将灰色变权聚类法应用于膨胀土的分类.结果表明,用灰色变权聚类法对膨胀土的胀缩等级进行分类,其结果更合理、更客观.  相似文献   
56.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高效低阈值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一种Er3 + 和Tm3 + 共掺杂新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中高效低阈值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现象。材料组份为 6 5GeO2 2 5NaF 8 5BaF 0 5Tm2 O3 1Er2 O3 (mol% ) ,文中给出了样品的制备方法。在 978nmLD激发下 ,观察到了非常强的红色上转换发光。据我们所知 ,在如此低的Er3 + 和Tm3 + 掺杂浓度下实现了如此之强的红色上转换发光 ,文献中未见报道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 2 0 0mA工作电流 (此时功率为 3 5mW )LD激发下 ,激发的功率密度为 170mW·cm-2 ,其红色光仍裸眼可见。讨论了这种高效低阈值上转换发光的机理。研究了LD的工作电流与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A dynamic spherical cavity-expansion penetration model is suggested herein to predict the penetration and perforation of concrete targets struck normally by ogivalnosed projectiles.Shear dilatancy as well as compressibility of the material in comminuted region are considered in the paper by introducing a dilatant-kinematic relation.A procedure is first presented to compute the radial stress at the cavity surface and then a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sults of penetration and perforation with friction being taken into account.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target parameters such as shear strength,bulk modulus,density,Poisson’s ratio and tensile strength on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are deline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target resistance to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58.
3.5% NaCl饱和Ca(OH)2溶液中醇胺缩聚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电位极化, 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形貌观察方法, 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 在3.5% NaCl饱和Ca(OH)2 溶液中研究探讨了山梨醇与二乙烯三胺缩聚物(SDC)对碳钢腐蚀的抑制行为. 结果表明: SD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 提高碳钢的点蚀电位, 表明阻绣剂对Cl-诱导的局部腐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为混合型阻锈剂; 且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 随添加浓度增加, 缓蚀效率提高. 化合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主要源自阻锈剂分子在碳钢表面的静电吸附, 且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59.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谱后,将两类样品均按2∶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和检验集,在4 000~10 000cm-1内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模。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3时,定性识别模型的建模集和检验集识别准确率均为100.00%。"极差归一+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6时,定量测定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平均相对误差(AARD)分别为99.36%,2.31%,8.94%,检验集的R2、预测标准差(SEP)、AARD分别为99.37%,2.29%,5.40%。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这两种锈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植物病原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0.
尺寸效应是微成形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目前采用经典塑性理论仍不能对金属薄板液压胀形中尺寸效应对应力变化现象的影响进行较好的解释。为了深入分析该问题,结合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了第Ⅱ类尺寸效应影响下金属薄板液压胀形本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板料厚度变化以及胀形凹模直径变化对液压胀形过程流动应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本构模型能较好地解释金属薄板液压胀形中尺寸效应对应力变化的影响,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