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5篇
力学   351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378篇
物理学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探讨了如下一类非牛顿流pt+(pu)χ=0,(pu)χ+(pu2)χ-(︱uχ︱p-2uχ)χ+πχ=pf,π=π(p)=Apr,(χ,t)∈Ωr1,A>0,r>1,其初边值条件为(p,u)|t=0=(p0,u0),χ∈(-1,I),u|χ=1=u|χ=-1=0,t∈(0,T1).利用迭代方法,讨论了该模型的局部强解的爆破准则,证明了:如果T_*是强解(ρ,u)存在的最大时间且T*相似文献   
82.
We obtain an asymptotic solution to the vertical branch-cut integral of shear waves excited by an impulsive pressure point source in a fluid-filled borehole, by taking the effect of the infinite singularity of the Hankel functions related to shear waves in the integrand at the shear branch point into accoun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steepest-descent to expand the vertical branch-cut integral of shear waves. It is theoretically proven that the saddle point of the integrand is located at ks-i/z, where ks and z are the shear branch point and the offset. The continuous and smooth amplitude spectra and the resonant peaks of shear waves are numerically calculated from the asymptotic solution. These asymptotic results are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numerical integral results. It is also found by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results that the resonant factor and the effect of the normal and leaking mode poles around the shear branch point lead to the two-pea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plitude spectra of shear waves in the resonant peak zones from the numerical integral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83.
We present some explicit self-similar blow-up solutions and some other solutions of the incompressible threedimensional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These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in C^∞ the solution of Navier-Stokes equations does not always tend to a solution of Euler equations.  相似文献   
84.
汤立国  许肖梅  刘胜兴 《物理学报》2008,57(7):4251-4257
对固体基底浅海中声波传播的色散特性作了数值模拟与分析. 利用液体及固体中声传播理论导出了固体基底内爆破源在浅海中所激发声场的解析解, 在此基础上, 通过数值计算, 得出了浅海中不同空间点处的瞬态声压时域波形, 并在瞬态声压时域波形的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基础上, 对固体基底内爆破源在浅海中所激发瞬态声场的特性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海底爆破 声场 色散 瞬态声压  相似文献   
85.
利用LS-DYNA动力学有限元软件,对新型乳化炸药动压减敏装置的作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该装置在水下爆炸过程中的流场分布特征,及其结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乳化炸药动压减敏装置中,受压乳化炸药之间的排距是影响实验精度的关键因素,当乳化炸药的半径为2cm、主发药RDX的质量为10g时,乳化炸药的最小排距(即前排乳化炸药对后排乳化炸药影响最小时的排距)为20cm。因此,在乳化炸药动态减敏实验开展之前,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预先确定最小排距,减小实验误差。该方法可为乳化炸药动压减敏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具有非线性热源的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组的齐次neumann问题解的爆破性质.利用上下解方法得到了解整体存在的条件与爆破条件,并利用FriedmannMcleod方法建立了爆破速率估计.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聚能张开角对双线型聚能药包结构炸药有效利用率和聚能效应的影响,通过瞬时爆轰假说理论对有效聚能炸药边界方程进行推导,分析不同聚能张开角聚能装药结构炸药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水泥砂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聚能张开角预裂孔成缝规律;采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聚能张开角数值模型,揭示不同聚能张开角的双线型聚能结构药包射流的侵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聚能张开角为75°时,炸药产生聚能效应的有效利用率最大;聚能结构药包聚能槽张开角为75°时,预裂孔成缝效果明显优于聚能槽张开角为60°的聚能结构药包,沿聚能槽方向应力集中效应和侵彻深度最佳,炮孔壁上岩石单元最先达到应力峰值。针对聚能张开角为75°的双线型聚能结构药包开展了不同岩性预裂爆破现场试验,板岩和白云岩两种不同岩性,在孔距增大20%的条件下,双线型聚能预裂爆破效果优于常规预裂爆破。  相似文献   
88.
钻爆法在岩体开挖工程中应用广泛,其工作效率与岩体结构及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初始应力会显著影响岩体爆破裂纹的扩展行为及破坏特征,导致深部岩体超/欠挖等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初始应力下岩体的爆破损伤特性及破裂机理。基于弹性力学建立单孔爆破动静组合理论模型,分析了静态应力分布及动态应力演化特征,揭示了初始应力作用下岩体爆破损伤机制。通过经验公式及动态力学试验对RiedelHiermaier-Thoma (RHT)模型参数进行标定与修正,并结合室内爆破实验及理论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此外,在单孔爆破数值模型中分析了爆炸压力演化规律、裂纹扩展行为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论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环向拉应力是影响爆破裂纹扩展的重要因素,当初始应力较大时,合理调整环向应力分布可改善岩体爆破碎裂效果,实际工程中可结合预裂技术进行地压调控改变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爆破射流温度场的演化规律,构建了二氧化碳爆破红外热成像实验系统,开展了二氧化碳爆破实验,分析了二氧化碳爆破射流的空间发展和温度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现超温现象之前,二氧化碳射流的温度梯度分别为外圈最高、内圈稍低,核心区域温度最低;当出现超温现象时,射流的温度梯度分别为外圈最低、内圈稍高,核心区域温度最高;射流周围的环境温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初始泄能压力越高,二氧化碳爆破射流的温度峰值越高,最高温度达到了133.7℃,到达温度峰值所需的时间越长;初始泄能压力越低,温度谷值越低,最低温度为-3.4℃,到达温度谷值所需的时间越短;射流温度的峰值基本出现在二氧化碳爆破器泄能的初始阶段,随后小幅度上升,再跌入谷值。射流升温的主要阶段在管内,二氧化碳爆破射流的温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含空孔直眼掏槽中炮孔间距、炮孔与空孔距离的确定问题,首先,从爆生气体膨胀做功致裂岩体和空孔效应入手,推导了爆生裂纹的长度计算公式,确定了掏槽炮孔间距a和炮孔与空孔距离L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大空孔直眼掏槽空孔处片裂区长度公式,确立了应力集中作用下空孔迎爆侧径向裂纹产生的判据;然后,以灰岩(硬岩)和泥岩(软岩)对比分析了不同设计思想下的爆破参数和掏槽效果;最后,结合工程实践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设计思想下,含空孔直眼掏槽的爆破破岩机理不同,以a为主时,相邻炮孔间裂纹的贯通是形成槽腔的关键,而以L为主且考虑空孔效应时,炮孔与空孔优先贯通形成槽腔。硬、软岩中应力波(动作用)与爆生气体(静作用)对爆生裂纹长度的贡献率约为4∶1和9∶1,空孔效应导致的软岩的片裂区大于硬岩的,爆破参数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而空孔处产生径向裂纹的临界距离均小于炮孔爆生裂纹长度与空孔半径之和,因此不会产生径向裂纹,爆破参数设计时可不予考虑。以上结果说明,不同设计思想对槽腔掏槽爆破参数和槽腔爆破效果影响较大,基于爆生气体致裂的爆生裂纹长度计算模型可为爆破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