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化学   27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05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本文研究的是,在众多谱线中选出最佳分析谱线的通用方法,铝元素只是作为一个例子。配制一系列单一元素光谱干扰研究试验溶液,并在所选分析谱线波长处逐一扫描。通过谱线叠加情况识别谱线干扰情况,排除元素干扰、基体干扰、试剂干扰等,最终确定最佳分析谱线为394.40 nm和309.27 nm。此实验方法的精密度(RSD)为0.23%~13.8%,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023%(394.40 nm)和0.0011%(309.27 nm)。  相似文献   
742.
轴承用铜复合双金属板样品经硝酸、盐酸溶解后,以铑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试料溶液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通过内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试料中镧、铈量, 轴承用铜复合双金属板 1#、2#样品的精密度(RSD值)为0.98%~1.08%,加标回收率为97.0%~104.6%,说明本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43.
边界润滑条件下天然橡胶—钢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边界润滑条件下天然橡胶磨损20^#的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和橡胶的磨损表面形貌、元素含量和化学状态,用镜面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20^#被天然橡胶磨损的物理过程为磨粒磨损(微切削);20^#被天然橡胶磨损的化学机制包括本身的氧化(主要氧化产物为Fe2O3、FeO和Fe3O4),氧化物与天然橡胶大分子链间的反应,氧化物与氧化的矿物油烷烃链间的反应以及与矿物油中S元素间的反应,基信要反应产物为含有Fe-C的-聚合物以及含有Fe-O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744.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SiO2、纳米LaF3及纳米Ni等3类纳米微粒作为锂基脂添加剂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含纳米微粒添加剂的锂基脂润滑下的球磨损表面形貌、元素面分布及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3种纳米微粒作为添加剂均能够显著提高锂基脂的减摩抗磨能力;锂基脂及含不同纳米添加剂的锂基脂润滑下的球磨损表面形貌及其表面保护膜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摩擦副在相应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差异;含纳米SiO2的锂基脂润滑下的球磨损表面形成的含纳米SiO2的表面保护膜均匀且厚度适中,故其相应的减摩抗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5.
修复剂羟基硅酸镁存在时钢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验证了主要组分为Mg6Si4O10(OH)8的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在45#摩擦副表面形成修复保护层的能力,得到了厚3~6 μm的反应层;采用Falex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长达400 h的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在Mg6Si4O10(OH)8润滑下45#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副摩擦表面显微硬度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Mg6Si4O10(OH)8在润滑过程中具有准周期性衰减振荡函数的特点,200 h左右为1个准周期;反应层的显微硬度较45#基体提高1倍;修复层的C和O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46.
为提高炮材料在较高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等离子淬火技术对炮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并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对原始炮材料与等离子淬火后的炮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为对两种试样在试验前后的长度压缩量以及二者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两种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效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应变率敏感性;在相同气压下两种试样在长度方向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但淬火试样的压缩量明显小于原始试样。并且气压相同时试样经过等离子淬火后其抗冲击性能有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应变与应变率降低,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747.
以WELDOX 700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 mm在6 kg球形TNT空爆载荷、12 mm在10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的抗爆轰变形行为,结合ABAQUS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WELDOX 700E抗爆轰变形模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材料强度是影响WELDOX 700E抗爆轰变形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强度WELDOX 700E在球形TNT空爆载荷条件下呈现均匀的拱形变形。在6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8 mm WELDOX 700E板中点的最大动态位移为144 mm,永久挠度为124 mm,回弹为21 mm;在10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12 mm WELDOX 700E板中点的最大动态位移为166 mm,永久挠度为143 mm,回弹为23 mm。在不考虑实验工装整体偏移的条件下,球形TNT空爆载荷下的抗爆轰变形模拟计算结果可准确反映WELDOX 700E的抗爆轰变形行为。WELDOX 700E在抗爆轰形变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厚度减薄现象并伴随一定的应变硬化行为,应变硬化行为主要为WELDOX 700E马氏体晶粒内部位错増殖的表现,8 mm和12 mm WELDOX 700E中心区域的位错密度较边部分别增加80.31%和151.76%。  相似文献   
748.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民用工程中,了解金属材料在强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对武器和防护结构的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二级轻气炮上进行平板撞击实验,测定了93钨合金和921A在极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屈服强度,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公式对93钨合金和921A的动态屈服强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93钨合金在应变率(冲击压力)分别为1.7×105 s^?1(49.5 GPa)和3.1×105 s^?1(84.1 GPa)下的屈服强度分别为2.10 GPa和2.78 GPa;921A在应变率(冲击压力)为3.6×105 s^?1(38.1 GPa)、4.7×105 s^?1(62.4 GPa)和6.2×105 s^?1(90.1 GPa)下的屈服强度分别为2.08、2.67和3.15 GPa;在极高应变率下93钨合金和921A的动态增强因子为2~3。  相似文献   
749.
采用SFT-2M销盘式摩擦磨损仪对马氏体进行干滑动磨损试验.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滑动磨损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变化随着接触载荷的不同,受到不同磨损机制的主导. 在相对较低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磨粒磨损机制下发生弯曲;在高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黏着磨损机制下形成梯度结构. 滑动磨损引发大量塑性变形,在材料内部产生高位错密度的几何必要边界(GNBs)和伴生位错边界(IDBs),导致层片结构的形成. 随着这两种边界数量的增大,层片间距减小,晶粒被分割为更小的晶粒,最终形成纳米层片结构.   相似文献   
750.
基于一体化轻质保温装饰墙板全螺栓装配式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本文采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结构进行了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结构的滞回性能、结构能力、应力分布以及失效模式等,提出了在柱脚和龙骨间设置加劲肋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诸如顶底L型件水平板和竖向板螺栓数量、加劲肋形式、结构高跨比以及轴压比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拓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有限元建模方法能够精准地模拟试验的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与试验最大差值为8.86%,模型失效模式及应力分布与试验现象高度吻合;柱脚和龙骨间加劲肋使柱脚内外翼缘协同变形,减小翼缘局部屈曲,避免龙骨连接处焊缝的应力集中,显著提升了结构承载力;通过优化顶底L型件的螺栓数量和加劲肋形式等设计参数,可进一步提升结构能力;实际工程中应合理控制结构高跨比和轴压比,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