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5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1786篇
化学   215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56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137篇
物理学   280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在等效质量模型框架下,考虑线性禁闭和一阶微扰相互作用的贡献并通过拟合$ \mathrm{p} $$ \mathrm{n}$$\Lambda$$ \Delta $的质量来得到模型参数。发现,等效质量模型能够较好地给出符合实验的重子质量谱。而禁闭强度$D$、强耦合常数$\alpha_{\rm{s}}$以及夸克质量因子$f$与微扰强度$C$之间都存在关联,并能够很好地用解析公式逼近。除此之外,单胶子交换相互作用的色磁部分在重子质量谱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自旋$J=1/2$和3/2的重子之间的质量差最高达到300 MeV。为了更好地描述超子质量,对于包含奇异夸克的一对夸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进一步采用不同的强耦合常数,其具体的模型参数通过拟合$ \Sigma $$ \Xi $的质量得到。基于本工作得到的等效质量模型参数组,能够更好地描述$ \mathrm{ud}$夸克物质团、奇异子以及致密星。  相似文献   
952.
本文结合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和电声散射速率计算研究锐钛矿和金红石二氧化钛中光生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 其中,动力学模拟所需的结构参数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 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强Fr?hlich型电声耦合,纵光学声子模对两个晶相的能量弛豫过程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但是两个晶相的弛豫机理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于单条导带内的弛豫过程,锐钛矿和金红石的能量弛豫时间分别为24.0 fs和11.8 fs,前者约为后者的二倍. 这一差异来源于两个晶相中不同的电子扩散分布以及不同的声学模散射贡献. 对于涉及多条导带的弛豫过程,预测的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总体弛豫时间分别为47 fs和57 fs,其相对大小与单条导带的情况相反. 分析表明金红石相弛豫较慢是因为存在多个速率控制步骤. 这些发现为调控电子动力学以及设计高效的二氧化钛器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53.
利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水介质下砂、氧化铝、研磨子对轮轨增黏与磨损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干态和水介质下随蠕滑率增大黏着系数呈先增加后小幅降低并趋于稳定.水介质下氧化铝介质的增黏效果最好,研磨子最差;砂介质使轮轨磨损严重且塑性流变层最厚,轮轨试样表面剥落严重;氧化铝介质下轮轨磨损量较砂介质小,塑性流变层轻微;研磨子介质下的轮轨试样磨损量最小,磨损表面较为光滑;落叶显著降低黏着系数,且易形成落叶浆,使接触表面产生划痕;落叶工况下撒砂能增加黏着系数且能去除落叶浆,但易造成轮轨试样的剥落损伤.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DMMOF),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MMOF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MOF与BSA粒径大小分别为2.747、2.284 nm,二者混合后为17.705nm; DMMOF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DMMOF与BSA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H、△S和△G的值分别为-116.86kJ·mol-1、-279.55 J·mol-1·K-1、-32.14 kJ·mol-1,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DMMOF与BSA的结合距离为1.22 nm(306 K).同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DMMO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MMOF的加入并未引起BSA构象的改变,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推测DMMOF的A环与BSA的134位色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发生结合.  相似文献   
95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T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PTP与BSA相互结合时的作用距离,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度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坦索罗辛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由实验所得的热力学参数ΔH<0,ΔG<0,说明坦索罗辛与β-CD发生了一个放热、自发的结合过程;由ΔH<0且ΔS<0推断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其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9.
现有的化学教科书中将物质间的作用力分为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被描述为分子永久偶极和瞬间偶极引起的弱静电相互作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化学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解释,而可以用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用波函数描述)的弱重叠加以理解。文献中把这种既不同于普通化学键,又有别于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形式称为二级化学键,强调只在某些特别的物质中出现。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认为二级化学键存在普遍性,可以看成是分子间的弱共价作用力,并认为这种弱共价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这种弱共价作用向化学键转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60.
《物理》2012,(8):558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凝聚态物质中不同尺度层次,不同类型微结构组态、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转变规律,揭示它们与宏观物理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并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