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7篇
  免费   1027篇
  国内免费   2269篇
化学   3102篇
晶体学   198篇
力学   1420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329篇
物理学   259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2.
余正坤  王世华 《有机化学》1993,13(6):579-589
本文述评了最近几年来钯催化的有机锡化合物与有机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用于碳-碳键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直接交叉偶联反应,CO或烯键插入的交叉偶联反应和机理。  相似文献   
113.
1964年Fischer等报道了第一个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以来,为数众多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被合成和鉴定。最近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异构化的π-丁二烯二羰基(乙氧基芳基卡宾)铁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本文报道这类新型配合物的低分辨电子轰击电离(EI)质谱,探讨其可能的断裂途径。它们的EI质谱表明,存在一系列具有结构信息的特征离子,相应的特征峰有助于配合物的结构鉴定。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些新型配合物具有下面两种结构类型,其中3为B型结构,其它均为A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4.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自Lagourette和Lagues发现了W/O型微乳液电导渗透(Percolation)现象后,人们开始了微乳液导电机理的研究。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界面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阴离子在微乳颗粒碰撞时发生跃迁而使W/O型微乳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115.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对称或不对称的4,4'-双(二烷氨基)苯偶酰.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其中伯胺与4,4'-二氟苯偶酰的反应得到了一边取代、另外一边形成亚胺结构的产物,并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6.
黄宏新 《中国化学》2003,21(9):1118-1122
In this paper, a novel exact fixed-node quantum Monte Carlo (EFNQM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is a self-optimizing and self-improving procedure.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EFN-QMC method, the importance function of this method is optimized synchronistically in the diffusion procedure, but not be-fore beginning the EFNQMC computa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mportance function, the improved steepest descent tech-nique is used, in which the step size is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The procedure is quasi-Newton type and converges super linear-ly. The present method also uses a novel trial function, which has correct electron-electron and electron-nucleus cusp condi-tious. The novel EFNQMC algorithm and the novel trial func-tion a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energies of 1 ^1A1 state of CH2, ^1Ag state of Cs and the ground-states of H2, LiH, Li2 and H2O.  相似文献   
117.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加,运用生成表面胶团的吸附理论处理了实验结果,求得了表面胶团化的平衡常数,表面胶团的平均聚集数,临界表面胶团浓度和表面胶团化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实验表明,随TX100浓度的增大,CAB-  相似文献   
118.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9.
溶剂浓度对PVDF相转换膜大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决定大孔能否发展的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认为初始分相点处较高的溶剂浓度有利于大孔的发展 ,溶剂浓度低于一定的界限后 ,大孔停止发展 ,转为海绵状结构 .实验考察了不同凝胶液组成下制得的PVDF中空膜的结构 ,建立了相应的传质模型 ,模拟不同制膜条件下初生态膜内的组成分布情况 ,根据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预测膜的形态结构 .模拟结果与相应制膜条件下的电镜照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证明了上述大孔形成机理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20.
用~(13)C-NMR 方法测定了稀土顺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链端结构及序列结构,从链端结构推测的聚合活性链端结构与前文是一致的。在聚异戊二烯中存在着“头-头”和“尾-尾”结构,这种结构引起活性链端甲基位置的改变,从而解释了稀土异戊二烯中3,4-链节的形成。测定了不同聚合温度对聚合物中顺、反结构含量的影响,可用活性链端的 anti-syn异构化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