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0篇 |
免费 | 336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1871篇 |
综合类 | 8篇 |
数学 | 58篇 |
物理学 | 6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应用高分辩库仑爆炸技术,测量了氘化分子HD2^+的库仑爆炸产物能谱。由此实验结果证明HD2^+是等腰三角形结构。首次测量出它的核间距RHD=1.20±0.04A,RDD=0.95±0.03A和束缚能ε=39.2±1.2eV。 相似文献
972.
以间接馈电的两级螺旋型爆磁压缩发生器为初始功率源,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编制了一个螺旋型爆磁压缩脉冲功率源计算程序BCYSSYS。利用该程序对04型爆磁压缩发生器驱动电感负载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基本吻合;对该发生器驱动电容负载进行了计算。同时利用铜金属丝电爆炸过程中电阻率与比作用量的关系数据表,对爆磁压缩发生器驱动含电爆炸丝断路开关的电感储能脉冲功率调节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73.
原子时代起源于19世纪末期,早期有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和居里夫妇(Pierre and Marie Curie)研究放射线。在他们之后研究放射线的科学家发现,放射线的衰变相较于化学过程来说所放出的能量相当庞大。可是它的释放过程是逐次的,并不连续,因此“原子能量”的可能性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没有已知的方法可将其实现,甚至在理论上也不可行。 相似文献
974.
975.
对H2D+通过碳膜后的产物H+和D+的获取与测量,研究了H2D+的同位素效应以及离子穿过固体的尾流效应.H2D+的化学结构得到测定.H2D+的非对称结构得到确认.测量结果与通过其它方式对H2D+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6.
“水电爆炸”就是电能在水中放电时,瞬间转变为热、光、声、力等几种形式能量的过程。工业用电经过升压整流后充入电容器中储存起来后放入水中,通过控制空气开关,在水中放电,形成爆炸。这时在爆炸中心可出现1000~10万大气压的高压力,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每秒100米的高速水流。据测算,这种脉冲的功率最大可达100万千瓦。由于“水电爆炸”具有许多奇特的功能和惊人的本领,因而它已在工业、建筑、医疗、海洋开发等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水电爆炸”可以破碎多种矿物燃料,还能切开岩石,挖掘隧洞等等。既不需要庞大的机械设备,又没有粉尘、噪音污染。 相似文献
977.
王桂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8,28(2):121-124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C60团簇与稠密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在线性化的伏拉索夫-泊松理论框架下,借助于经典的等离子体介电函数,推导了团簇的阻止本领的一般表达式。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团中离子的运动方程,研究了团簇的库仑爆炸过程,讨论了入射速度、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对阻止本领和库仑爆炸的影响。结果发现尾流效应降低了C60团簇离子的库仑爆炸速度,甚至压缩了团簇的结构,在高速、低密、高温的情况下库仑爆炸进行得更快。 相似文献
978.
在电压0.6~1.0 MV,脉冲重复频率为100 Hz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爆炸发射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平均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阻抗、电子束能量损耗机制等特性。结果表明: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呈方波变化,在脉冲开始后5 ns内有效发射面积基本达到稳定。在碳纤维、天鹅绒、石墨、不锈钢4种阴极材料中,碳纤维阴极有效发射面积最大且变化相对稳定,并且碳纤维阴极具有最大的平均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阻抗随着阴阳极间隙的增加并非呈平方关系增加,而是呈线性增长,阻抗失配是降低电子束能量传输效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79.
完全变光滑长度SPH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提出完全变光滑长度SPH法及其算法实现.方程组基于对称形式核函数近似,SPH密度演化方程与变光滑长度方程隐式关联;在Springel提出的全守恒SPH方程组基础上,通过将分散核近似形式改进为对称核近似形式得到SPH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采用迭代求解密度演化方程和变光滑长度方程,显式求解SPH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增加的计算量相对很少.给出三个1D激波管算例和2D Sedov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算法保持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律,解决了传统SPH法中由于变光滑长度影响带来的计算误差,且在模拟2DSedov问题时能得到比Springel方法更准确的压强峰值位置和中心压强值.特别适合于模拟爆炸与冲击、大变形大扭曲等密度梯度和光滑长度梯度剧烈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