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81篇
力学   1197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329篇
物理学   1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研究旋转梁结构的弹性耦合振动问题。通过引入对偶体系,建立了解决该类问题的辛方法。在辛体系中描述旋转梁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控制方程,即哈密顿正则方程。进一步求解得到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及相应的振动模态,发现固有振动频率随转动角速度先升后降以及模态之间的某种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42.
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均匀化理论的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方法。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弹性问题的控制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在像空间中利用均匀化理论建立宏观松弛模量的Laplace变换与微结构描述参数以及变换参数间的关系。用Prony级数模拟松弛模量随变换参数的变化形式,并根据像空间中一系列变换参数对应的松弛模量的数值,采用函数拟合技术确定Prony级数的形式,从而确定用显示形式表示的松弛模量的Laplace变换随变换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显式表达式的逆变换获得时间域内的松弛模量。该方法利用拟合函数的逆变换避开了复杂的数值Laplace逆变换,使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性能的确定变得容易。文中给出了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松弛模量的数值预测结果并同有限元法模拟试验的结果对比,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阻尼测试装置开发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纤维与聚合物的掺入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阻尼性能。本文首先给出了正弦交变激励下粘弹性材料三点弯曲梁阻尼特性关系,其次首次自主开发了大尺寸材料的阻尼性能测试装置,然后利用开发的装置在频率(0.5~2.0Hz)条件下测定了6种不同配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损耗因子与储存模量,最后对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提高了混凝土的损耗因子80%~200%。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内耗增加了普通混凝土的阻尼能力,而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在于纤维的掺入增加了纤维与水泥基材的界面摩擦力。  相似文献   
44.
张青川 《实验力学》2007,22(3):267-27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近年从事实验力学方法在红外成像、金属物理学以及生化传感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为实验力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出独特的途径。本文拟对该小组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1)提出微梁阵列FPA变形的高灵敏光学检测法,设计制作出相应的FPA,实现了新概念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热成像指标处于国际领先;2)提出用动态散斑研究合金材料锯齿形屈服剪切带,建立了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动态应变时效模型,再现出锯齿形加载曲线和带反复传播的轨迹;3)提出用微梁传感研究大分子/蛋白质构象折叠,检测到构象转变过程中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信息和折叠动力学过程,为研究大分子折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
童泽奇  刘杨  刘书田 《力学学报》2019,51(2):462-472
作为汽车主要吸能构件的帽型梁的吸能提升设计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薄壁结构的厚度可有效提升吸能性能,但复杂的厚度分布造成制造困难.针对可实现厚度调控的工艺,发展易制造的结构设计方法极为必要.本文基于变厚度柔性轧制工艺(variable gauge rolling, VGR)可实现厚度调控的特点,发展建立帽型梁横向冲击吸能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变厚度柔性轧制工艺生产的柔性轧制板(tailor rolled blanks, TRB)的特点,将受横向冲击的帽型薄壁梁设计成沿轴线分段变厚度、分段间设梯度过渡段的结构形式,通过调整各段厚度、分段位置和过渡层梯度变化规律,实现性能的优化.以应变能密度分布均匀为优化准则、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hybird cellular automata, HCA)方法构建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并在迭代过程中施加满足轧制约束的过滤函数,使结构满足轧制工艺要求.其中,轧制约束的过滤函数由粒子群算法自动寻找.基于本文方法,具体设计了柔性轧制帽型梁横向冲击吸能最优的分段位置、各段厚度及过渡段厚度的梯度过渡方式,设计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针对RC梁开裂荷载计算方法尚未统一的现状,首先,结合18根RC梁试验数据对比了已有的6种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发现开裂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偏差大小和混凝土强度有关;然后,通过提出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推导新的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基于k值和塑性影响系数计算值γk进行改进;最后,选取12根RC试验梁验证改进公式的准确性,证明改进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更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47.
构造了简单的体外预应力梁的摩擦单元,摩擦单元位于转向块和体外筋之间的角平分线上,能模拟转向块和体外筋之间的有摩擦或无摩擦滑移。考虑混凝土、钢筋和体外筋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梁截面弯矩-轴力-曲率的三折线模型,探讨了体外预应力梁的性能。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不同因素进行计算,包括不同摩擦系数、不同体外筋和钢筋面积、不同偏心距以及对称和非对称荷载形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简支梁和对称荷载下的连续梁,承载力的摩擦效应可以忽略,最大预应力增量和挠度的摩擦效应不宜忽略,最小预应力增量的摩擦效应明显;对于非对称荷载下的连续梁,承载力、最大和最小预应力增量以及挠度的摩擦效应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8.
有限质点法是以向量式力学为基础,用有限数量的质点来模拟结构的变形行为,质点的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来计算。在有限质点法中,质点通过构件相连,构件约束着质点的运动,并且其内力由质点的运动变量来描述。基于向量式力学的基本思想和非线性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质点法,该方法在共旋单元坐标系中描述梁的非线性变形。以空间梁系结构为例,推导了计算构件内力的非线性公式,并考虑了弯扭耦合变形。通过两个连续欧拉角的变换公式得到共旋坐标系的旋转矩阵。与传统的有限质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避免了刚体虚转动分析。通过四个结构的数值求解,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结构大变形响应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9.
陈立群  程昌钧 《力学季刊》1999,20(3):302-305
本文建立了描述几何非线性均匀梁动力学行为的偏微分--积分方程,梁的材料满足Leademan非线性本构关系,对于两端简支的情形用Galerkin方法进行了截断简化为常微分--积分方程,然后引进附加变量的方法进一步简化为常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50.
连续多跨梁结构模型在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化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作者将力学课程中用变形能 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理论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开发设计了连续多跨梁 的工程结构模型试验装置,为本科生开设出“工程结构电测应力分析” 教学实验.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实验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