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5篇
力学   6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建立了描述可燃粉全-氧气混合物爆轰波的一维两相反应流模型,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求解了控制方程,成功地模拟了玉米粉-氧气混合物在氢-氧爆轰驱动下爆轰波的传播过程,其数值结果在接近稳态爆轰区时与实验规律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石英粉尘(SiO2) 对大鼠肺脏及脾脏微量元素锌,铜,镁含量的影响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肺脏和脾脏微量元素锌,铜,镁含量。结果表明,SiO2组与对照组比较,脾脏,肺脏锌,镁含量下降,铜含量上升(P<0.05)。提示SiO2能使肺脏受到损伤,并引起机体微量元素失衡,使脾脏亦受到损伤,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3.
测定了中国黄土高原中部晚第四纪黄土的粒度分布及其中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元素浓度的绝对主分量分析证明,黄土是两种过程作用产物的混合体,即风成大气粉尘粉尘沉积后经再作用转化的物质。风成粉尘是黄土高原中部黄土的主要组分(≥90%)。粗粒子方式和细粒子方式中粒子量及其比值,两种不同过程产生的粒子中元素浓度之比,大气输入粉尘中元素的通量,以及Ca的总浓度都能敏感地反映东亚季风气候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4.
为防控工业粉尘爆炸和完善粉尘爆炸测试方法,在Siwek20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内,实验研究了 不同点火能量下高、低挥发性粉尘的爆炸行为。对粉尘爆炸猛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升压速率和燃烧持续时 间)、敏感度(爆炸下限)及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探讨。结果表明,增加点火 能量能提高粉尘云爆炸能量和燃烧速率,低挥发性粉尘爆炸行为受点火能量的影响更显著。低挥发性粉尘在 低质量浓度下无法被低点火能量充分引燃,爆炸不良效应显著;随着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爆炸不良效应不 断减弱直至消失。低挥发性粉尘爆炸下限随点火能量增加急剧下降,而高挥发性粉尘爆炸下限受点火能量影 响较小。惰性介质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增加而下降。建议采用5~10kJ点火能量考察低挥发性粉尘爆炸下 限及惰性介质对粉尘爆炸的抑制效力。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粉尘爆炸规律、完善测试方法和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05.
等离子体装置中,带电粒子与壁材料相互作用会导致粉尘的产生。综述了主要等离子体装置中粉尘问题的实验研究现状,对主要装置中使用的诊断方法和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等离子体装置粉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以大气颗粒物中的高硅质矿物细颗粒--石英粉尘和重金属离子附载污染物Pb(Ⅱ)为实验材料,人工制备载铅石英粉尘。以1.6 g·L-1的载铅(Ⅱ)石英粉尘及不同浓度的PbCl2染毒大肠杆菌细胞,观察染毒2 h后对机体的联合氧化损伤效应,并探讨其对大肠杆菌表面基团及蛋白酰胺I带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b(Ⅱ)、载铅石英粉尘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活力降低,胞内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产生增多、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引起细菌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载铅石英粉尘的细菌毒性与粉尘中Pb(Ⅱ)可交换态含量成正相关,载带高浓度Pb(Ⅱ)的石英粉尘组胞内ROS/MDA水平与其单纯石英粉尘组和Pb(Ⅱ)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重金属Pb(Ⅱ)、载铅石英粉尘对大肠杆菌菌体表面基团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磷酸二酯基团和表面多糖分子,采用二阶导、去卷积和谱线拟合技术对酰胺Ⅰ带特征峰(1 600~1 700 cm-1)进行分峰拟合后发现,与Pb(Ⅱ)、载铅石英粉尘(Q-Pb-0,Q-Pb-3)作用后,β-sheets/α-helices的比值由对照组的1.41分别降低到1.33,1.27和1.22,表明细菌表面蛋白质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可能影响了细菌的生理活动。研究表明自由基所产生的氧化损伤可能是载Pb(Ⅱ)石英粉尘的一种重要毒性作用机制,载带Pb(Ⅱ)的复合石英粉尘在致大肠杆菌机体氧化损伤效应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激波与超细堆积粉尘相互作用的流场实验显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宝春  赵振平  雷勇 《实验力学》2000,15(4):416-420
本文在水平激波管中研究激波与堆积粉尘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示踪粒子的X光脉冲摄影和阴影摄影,成功拍摄了反映激波作用后堆积粉尘内部波系结构的X光照片和反映入射激波阵面和波后卷扬粉尘云形状的阴影照片,进而测得与注场结构有关的特征参数。本文还对入射激波强度对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8.
粉尘等容燃烧容器内扬尘系统诱导湍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俊  浦以康  万士昕 《实验力学》2000,15(3):341-348
采用热线风速仪与系统平均法测定和研究了三种圆柱形封闭容器内的扬尘诱导湍流衰减特性,并与球形爆炸容器内已测定的扬尘诱导湍流衰减特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扬尘装置、容器体积、形状对扬尘诱导湍流瞬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粉尘等容燃烧容器内扬尘诱导湍流强度随时间的衰减特性具有一定相似性,它们均呈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揭示微米/纳米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和20 L爆炸试验装置,对微米/纳米PMMA粉尘在抑爆粉剂NaHCO3干预下的热解动力学特性和爆炸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惰化爆炸混合体系的爆炸压力特性参数与热化学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基于热化学动力学的粉尘爆炸抑制机理。结果表明:NaHCO3通过物理化学协同抑制作用影响了微米/纳米PMMA粉尘的热解及氧化进程,提高了爆炸混合体系的活化能,减弱了爆炸强度;且抑爆剂粒度越小、添加比例越大,爆炸混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越大;与最大爆炸压力相比较,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对爆炸体系活化能的敏感度较高,而纳米PMMA粉尘对爆炸混合体系活化能的敏感度大于微米PMMA粉尘,抑爆效果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搭建了一套兼具承压和可视性能粉尘爆炸实验平台,在压力积聚工况下实验研究了石松子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积聚工况下的石松子粉尘爆炸火焰呈现空间离散的束状结构,火焰锋面呈齿状。随着粉尘浓度的提升,火焰连续性增强,锋面趋于平滑,亮度增加,并在750g/m^3达到最佳。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石松子粉尘爆炸火焰在传播过程中均呈现明显的速度脉动特征,但脉动频率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爆炸火焰平均传播速度随粉尘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在750g/m^3达到最高。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石松子粉尘爆炸火焰前期传播速度均高于后期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