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化学   11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98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纤维增强合成闸片和HZ408合成闸片与H300制动韫材料配副的制动摩擦试验,记录了制动过程中摩擦系数、磨损量与制动盘温度的变化情况,采用三维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LSM)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制动初速度对纤维增强合成闸片的平均摩擦系数影响小于HZ408合成闸片,在高速制动工况下,纤维增强合成闸片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HZ408,耐磨性略低于HZ408合成闸片;在低速制动工况下,纤维增强合成闸片和HZ408合成闸片所引起的制动盘温升大致相同;在高速制动工况下前者引起的制动盘温升略高.  相似文献   
102.
唐玮  朱华  刘重江 《摩擦学学报》2007,27(6):588-591
采用微观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受损、干性和油性头发的摩擦系数及其发根和发稍的摩擦系数进行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3种不同发质头发发根和发梢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受损、干性和油性头发发根部位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133、0.124和0.120,发梢部位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151、0.138和0.136,摩擦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受损头发>干性头发>油性头发;受损头发的摩擦系数比自然头发高;干性头发和油性头发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发根部位的摩擦系数比发稍部位低.头发品质和受损程度是头发摩擦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点接触润滑粗糙表面滑动摩擦力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整个润滑区域内基于统一Reynolds方程的混合润滑模型,根据流变模型计算流体摩擦力,根据边界膜极限剪应力模型计算微突体接触摩擦力,二者相加得到混合润滑摩擦力.分析了粗糙度幅值和纹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以及非牛顿流变模型对流体摩擦系数的影响.模拟跨越整个润滑区,即弹流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得到完整的Stribeck曲线.结果表明,表面越粗糙,混合润滑的摩擦系数越大,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时粗糙度幅值影响很小.交叉斜纹的润滑效果优于横向纹理.不同极限剪应力流变模型计算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4.
摩擦信号分形维数与载荷和速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兆宏  朱华  李刚 《摩擦学学报》2007,27(2):161-165
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GCr15/45#钢摩擦副进行不同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对初始滑动距离1 000 m内的摩擦系数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结构函数测度方法对摩擦系数信号进行分形表征,计算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的分形维数,研究摩擦信号的分形维数随载荷和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信号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随载荷和速度而变化.在相同载荷下,分形维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速度下,分形维数随着接触载荷增加而增大.磨损率与摩擦系数信号的分形维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粘着摩擦系数的分形几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及作用于接触斑点上的切向力,通过比较作用于接触斑点上的法向弹性载荷与法向塑性载荷,确定了区分弹性接触与塑性接触区域的临界接触斑点面积.总的粘着摩擦系数被表示为弹性接触区与塑性接触区的粘着摩擦系数的组合.假设屈服压力及局部粘着摩擦系数不依赖于接触斑点且等于塑性接触区中的平均值,则总的粘着摩擦系数可用简单的表达式描述.分形几何参数及归一接触面积对于粘着摩擦系数的效应已通过算例表明,研究中,分别考虑了忽略与计及接触斑点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两种情况的结果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6.
王颖坚  徐颖  王敏中 《力学学报》1995,27(4):440-450
给出了自平衡端头载荷问题应力衰减率分析的一种方法.用边界单元法求得了在端面自平衡载荷作用下,具有椭圆截面和矩形截面的弹性柱体内应力场的最小衰减率。计算结果表明:当椭圆截面的长短轴之比和矩形截面的长宽之比变化时,最小衰减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7.
一种新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是假定底摩擦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在海区中选取一些点作为独立底摩擦系数,计算区域中任意点的底摩擦系数都可由这些独立底摩擦系数通过线性插值得到。采用伴随同化方法对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相比,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模拟精度更高。探讨了根据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独立底摩擦系数的做法,所做的孪生实验和实际实验均表明,与均匀选取的结果相比,在独立变量个数减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精度反而得以提高。得到的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分布表明,东海等深水区及地形复杂的区域底摩擦系数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8.
设计出1种能够模拟基于单晶硅材料微机电器件侧面摩擦副摩擦磨损状况的试验机,有效模拟可动MEMS器件摩擦副之间磨损的真实状况,介绍了试验机测试机构的工作原理并从理论计算及有限元模拟分析2方面对其结构模态进行分析,在超净间内(千级、室温、相对湿度RH约50%),利用光学显微镜、CCD图像采集系统及计算机对梳齿驱动器的谐振频率及摩擦副的动态摩擦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研制的试验机测得的谐振频率为5 600,与理论计算及模拟分析的结果(5 590和5 641)非常接近;摩擦副的动态摩擦系数在0.24~0.35之间;动态摩擦系数随着施加在摩擦副上的正压力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9.
特定密封环摩擦性能的时效对比试验研究是为其定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以聚四氟乙烯与Ly12Cz铝合金作为摩擦副,运用牵引法原理,在自行设计制造的由微机实时控制的NPU89-I型测定仪上测定摩擦系数.试件在温度(18±2)℃和相对湿度(70±5)%的环境中存放,而有大部分试件于测试之前分别在-20℃,-25℃,-30℃,-35℃和-40℃的低温下冷冻36h,测得平均滑动摩擦系数μ=0.299±0.019.在5年储存期内的时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摩擦系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numerically examines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due to an exponentially stretching su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an applied magnetic field. Casson fluid model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non-Newtonian fluid behavior. The flow is subjected to suction/blowing at the surface. Analysis is carded out in presence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prescribed surface heat flux. In this study, an exponential order stretching velocity and prescribed exponential order surface heat flux are accorded with each other.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first converted into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using appropriate transformations and then solved numerically.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values of the Casson parameter is to suppress the velocity field.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is enhanced when Casson parameter increas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alues of suction parameter. Temperature also increases for large values of power index n in both suction and blowing cases at the boundary.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thermal radiation enhances the effective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hence the temperature 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