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9篇
  免费   1458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化学   741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2318篇
综合类   98篇
数学   1261篇
物理学   418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研究一类脉冲时滞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组解的振动性,利用一阶脉冲时滞微分不等式获得了该类方程组在两类不同边值条件下所有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所得结果充分反映了脉冲和时滞在振动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3.
氯代5-氟脲嘧啶卟啉的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新合成的对位及间位两类氯代苯基 5 氟脲嘧啶卟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和总结 ,讨论了其红外吸收频率随取代基位置变化的规律。指出了苯环上的取代基为电负性强的基团时 ,由于场效应的存在 ,使被测化合物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发生改变。同时 ,表明了嘧啶环上N原子发生了取代 ,形成单、双取代 5 氟脲嘧啶卟啉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74.
挖坑机钻头主轴纵向振动系统模型的建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弹性杆理论和H am 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挖坑机钻头主轴及钻尖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激励的作用使钻尖与土壤互相作用而产生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其次通过把系统外激励函数当作控制变量,利用Banach空间几何性质证明了此系统存在唯一最优控制元.  相似文献   
75.
小球与均质自由杆的碰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才贵 《大学物理》2006,25(5):16-17,25
讨论了小球与自由杆碰撞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明确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的能量特征,指出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物体不一定粘在一起共同运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76.
基于可以得到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对利用准相对论组态平均近似系列程序包计算的类氢、类氯、类锂氩离子的碰撞电离原子参数进行了评估,发现对基态类氢、类氯和类锂氩离子的碰撞电离,在不考虑共振过程的情况下,我们的加交换的准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但对于激发态的碰撞电离过程。还有待于可靠的数据比较,此外对不同离化度的离子有很好的类氢近似标度规律。  相似文献   
77.
基于可以得到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对利用准相对论组态平均近似系列程序包计算的类氢、类氦、类锂氩离子的碰撞电离原子参数进行了评估.发现对基态类氢、类氦和类锂氩离子的碰撞电离,在不考虑共振过程的情况下,我们的加交换的准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但对于激发态的碰撞电离过程,还有待于可靠的数据比较.此外对不同离化度的离子有很好的类氢近似标度规律.  相似文献   
78.
考虑二阶半线性中立型差分方程给出了方程(1)的解的振动性的充分条件.所有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关于中立和时滞差分方程已有结果.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士0.59)×10-14,(1.18士0.53)×10-14和(3.21士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士2.96)×10-15和(5.90士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
牛顿碰撞球的解释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顿碰撞球的常规碰撞形式和混合联珠单球碰撞形式做了理论分析和解释.在常规碰撞时,将悬线(钓鱼线)先悬挂小球一段时间后组装仪器,可克服悬线的拉力.在混合联珠单球碰撞时,根据理论分析,选取大球和小球的质量比为27∶8时,演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