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193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31.
本文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稀土铌钽矿中的铌、钽、锆。实验考察了不同溶样方法及其对样品的溶解程度,确定了称样量及其熔融物提取的方法,选择了分析线波长,确定了仪器工作条件,考察了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对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进行了考察。本法测定Nb、Ta和Zr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μg/mL、0.10~1.00μg/mL和5.00~50.00μg/mL,对于0.050%~0.20%Nb2O5、0.010%~0.20%Ta2O5、0.50%~5.00%ZrO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  相似文献   
332.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包头矿中痕量砷、锑、铋的分析方法,试验确立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以KI、抗坏血酸、硫脲为还原体系,消除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干扰,利用KMnO4消除锑对砷的干扰.砷、锑、铋的检出限可分别达到:0.15,0.28,0.15 ng/mL.方法已用于包头矿分析.  相似文献   
333.
在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自动化分析,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光学观察法。然而,这些方法获得结果,过于依赖元素组成到矿物组成的转换。同时,也会破坏掉完整描述矿物材料来源和蚀变历史所需的重要信息。因此,利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对分析矿物成矿规律及成因具有重要现实性意义。研究利用拉曼Mapping、光学显微镜、自动矿物分析仪(TIMA)三种技术做对比。对具有代表性霓石型稀土矿物分布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及晶体取向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TIMA与光学显微镜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独居石矿物多呈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结构,粒度大小不均约为100~500μm之间,部分颗粒有被磷酸盐溶液交代痕迹,可初步判断独居石矿物经多期成矿;氟碳铈矿物呈细粒状分布较散以不规则颗粒包裹在其他矿物中,具有明显的早期成矿特征;易解石矿物以不规则团块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具有明显方向性与方解石形成时间一致。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在微区进行Mapping扫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独居石矿物[PO4]3-的P—O对称伸缩模式(ν1)与P—O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ν2)所在峰位面积比...  相似文献   
334.
栗艳丽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3,(10):124-129
从1828年到1931年,经过化学家的百年探索,现代钌元素的概念逐渐形成。主要分为3个阶段:从钌铂矿残渣分离出不纯的钌元素样品,钌单质的成功制备以及钌同位素的发现。在钌元素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的直觉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35.
为探究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理对石墨矿石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直径为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系统,对0°、 45°和90°层理角度的石墨矿石开展了不同冲击荷载(0.3、 0.4和0.5 MPa)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摄影和电子扫描技术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石墨矿石的动态力学特性和冲击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矿石中矿物多呈同形粒状定向排列,接触界限不规则,白云母和石英含量较高,与石墨伴生,沿层理面富集;层理面的存在对石墨矿石的力学性质存在劣化作用,45°层理劣化作用最强;能耗特性随层理角度增大呈U形变化,与强度特征相似;同一应变率下,矿石破碎尺寸与能耗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0°层理破碎平均尺寸较小,能耗密度较大,45°层理破碎后块度最大,能耗密度最小;受外力作用时,石墨鳞片不仅从内部断裂,也易被伴生矿物撕裂,随层理角度的增大,试样破坏形式可归纳为张拉破坏—剪切破坏—张拉劈裂破坏的演化过程。冲击荷载作用下,石墨鳞片破坏程度主要受压力大小和作用方向控制,拉伸破坏可减少石墨鳞片内部断裂,低应变率可减少岩粉产生。因...  相似文献   
336.
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及其体现的地区间文化互动等信息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四川会理位于欧亚草原、中原、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十字路口”,且处在著名的“藏彝走廊”之上,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和多元文化交汇区,当地出土的青铜器更是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然而,以往对该地青铜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器型及纹饰等所体现的文化互动上,而对多元风格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地区间文化互动的具体模式关注较少。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会理文管所藏8件具有多元文化风格的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在此基础上,搜集铜、铅矿山和相关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并结合考古类型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地区和青铜文化之间的互动联系。pXRF分析结果显示,这批样品合金类型多样,包括纯铜、锡青铜、铅锡青铜和锡铅青铜等。MC-ICP-MS分析结果显示,两面石寨山型铜鼓和盐源文化风格树形器应为利用滇中南地区的铅料生产的,且前人对多面石寨山型铜鼓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矿料均来自滇中南,表明铜鼓这种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礼器的矿料来源及生产较为独特,很可能为统治阶层所...  相似文献   
337.
为了研究陕南某矿集区周边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铜、铅、锌、镉、砷)的化学形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网格法采集样品529件,用改进BCR(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取法提取其中30件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全量和各化学形态含量。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目标元素富集程度以及同源性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进行目标元素活性评价,采用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进行目标元素来源区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样品中5种目标元素测定值的最大值分别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2006年调查数据)的3.88~30.53倍,铜以外的4种目标元素测定值超出GB 15618-2018规定筛选值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比例为8.0%~27.0%,5种目标元素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42.5%~228.6%,说明矿集区周边土壤存在这5种目标元素不同程度的富集,且各目标元素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其中铜、铅、锌可能同源,镉、砷分别为单独来源。5种目标元素的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分...  相似文献   
338.
针对微山稀土矿不同品位的稀土精矿,采用化学分析、配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微山稀土矿的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分布、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位的微山稀土精矿中稀土矿物主要由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铈钠石、碳酸锶铈矿组成,主要杂质矿物是方解石、重晶石、天青石和菱锶矿,这是区别于其他氟碳铈矿的典型特征;轻稀土元素占稀土总量的98.5%以上,典型富铈低钇型轻稀土,矿中的钙、锶、钡等杂质较多;40%品位的稀土精矿是微山稀土企业主流产品,稀土矿物的解离度较高,单体矿物均在66%以上,稀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重晶石、天青石、硫化矿物、磷灰石连生。通过对微山稀土矿特性研究,为稀土矿的加工提供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9.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以某型飞机起落架为研究对象,考虑温度对起落架动力学模型中空气弹簧力和油液阻尼力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包含温度效应的起落架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35℃~60℃)进行了验证。结合试验数据和仿真模型给出了空气多变指数、油液阻尼系数的设计指导值,并研究了温度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起落架缓冲性能影响显著,表现为起落架落震动载荷的变化;同时发现缓冲器腔内气体较油液受温度影响更为敏感,低温状态时气压的变化以及油液物理状态的改变会使得缓冲器性能明显恶化,缓冲支柱行程变化率达到25%;对于可能工作在复杂环境下的起落架,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对缓冲器内气压和油液的影响,确保飞机着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