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3篇
  免费   1202篇
  国内免费   2478篇
化学   4490篇
晶体学   206篇
力学   1551篇
综合类   164篇
数学   197篇
物理学   250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高杨  张学鑫  余金生  周剑 《化学学报》2023,(11):1590-1608
α-手性叠氮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由于手性叠氮既可用于多样性合成手性胺衍生物及含氮杂环化合物,且叠氮基本身也是药效团,α-手性叠氮的高效合成对于药物研发十分重要.随着引入手性季碳来增加分子的三维立体性来改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成为药物设计研发的有效手段,发展具有氮杂季碳手性中心的α-手性三级叠氮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新方法来促进药学研究十分必要.然而,由于叠氮基接近于直线的结构所带来的不利位阻效应,以及需要区分差异性较小的取代基来构建氮杂季碳手性中心的挑战性,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方法较为匮乏.本综述旨在从含C—N3键化合物的不对称官能团化反应和通过C—N3键形成的不对称叠氮化反应两种构建策略出发,介绍近五年不对称催化合成α-手性三级叠氮的研究进展.藉此对反应机理及优势与不足等进行分析讨论,为从事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992.
香精香料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人工调配混合而成,其中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香料,一般由天然提取香料、化学试剂、合成香料、甜味剂等多种成分构成[1]。随着香精香料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香精香料质量控制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目前,为加强食品添加剂的规范生产经营,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一些易滥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了严格的限量规定[3]。  相似文献   
993.
聚酰亚胺电介质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类重要的绝缘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材料设计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与性能调控等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多重应用场景下介电性能的不匹配限制了聚酰亚胺的创新式发展,成为制约电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电介质薄膜电-热特性的基本原理,从分子结构改性和复合结构优化等方面详细综述了调控聚酰亚胺高/低介电特性、热稳定性和绝缘强度等综合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部机理,总结了当前聚酰亚胺薄膜在能源系统和电子器件中残存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为聚酰亚胺薄膜未来的发展及应用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吴炜星  王莹 《电化学》2023,29(1):2215004-46
由于巨大的潜在市场,乙烯的电化学氧化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目前,主流的电化学氧化法仍以依赖于氧化还原媒介的介导氧化法为主,而这些媒介的使用在电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腐蚀性中间体,使其实际应用受到阻碍。直接电氧化法可有效规避此问题,但又受到低活性和低选择性的限制。在本工作中,我们针对目前最先进的钯催化直接氧化体系,在中性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电化学研究,以对该过程的机理获取更深入的认识。在氮气和乙烯氛围下,钯电极的循环伏安谱图有显著区别。我们发现电解过程中生成的Pd(Ⅱ)物种在乙烯氛围下可绕过原本的电化学还原路径,通过一个化学步还原为Pd(0),因此可能是乙烯氧化的活性位点。Pd(Ⅱ)物种所对应的还原峰也因此可作为乙烯吸附的数量的指标。通过电化学脉冲序列的设计,我们在钯催化剂上识别了两种具有不同吸附强度的乙烯,其强、弱吸附模式所对应的电荷转移比例约为0.3:1。弱吸附的乙烯在钯电极表面表现出可逆的吸脱附行为,而具有强吸附模式的乙烯无法通过物理过程脱附,可能指向到乙烯深度氧化过程。这项工作为进一步设计高性能乙烯直接电氧化催化剂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离子液体镀液中Co、Zn的共沉积行为。ZnCl2-EMIC -CoCl2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三个电流峰,对应的电极电位分别为250mV、50mV、-200mV(vs. Zn2+/Zn)。结合EDS成分分析,可断定这三个电流峰分别对应着Co的电沉积、Co电极上Zn的欠电位沉积和Co-Zn合金的电沉积。恒电位沉积表明,当控制阴极电位在100 mV(vs. Zn2+/Zn)左右时,可得到高纯度的钴镀层;若进行恒电流沉积,则当电流密度为85mA/cm2左右时能够得到高纯度的钴镀层。对Co、Zn的共沉积机理研究表明,Co的电沉积过程和Zn 在Co上的欠电位沉积过程均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道了6-巯基嘌呤存在时在水相中通过阳极氧化邻苯二酚来电化学合成5-(嘌呤-6-巯基)邻苯二酚衍生物。循环伏安法和控制电位电解的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形成为EC过程,即邻苯二酚衍生物原料先是被电化学氧化成对应的邻苯醌衍生物,该醌非常活泼,进一步与6-巯基嘌呤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原位转化生成化合物3a-3d。该工作进一步证明了水相中邻苯醌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与原位转化是合成邻苯二酚衍生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无电沉积在氟化氢溶液制备W掺杂Ag树枝晶,样品由XPS,XRD,SEM和TEM表征,结果表明在Ag-W二元体系中,Ag的生长起主导作用,不受钨酸根离子而改变。提出W元素的掺杂方式,即W元素的掺杂是在银的沉积过程中通过化学吸附—钨酸根二聚体的氧原子与银原子的化学作用力而实现的。循环伏安法用于检测银氧间的化学键能的强弱。  相似文献   
998.
Environment friendly thermosetting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blending wheat gluten (WG) as matrix,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as filler and glycerol as plasticizer followed by compression molding the mixture at 120 ℃ to crosslink the WG matrix. Morphology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CaCO3 particles were finely dispersed in matrix. Incorporation of CaCO3 up to 10 wt% into the composites caused Young's modulus and tensile strength to increase marked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decreased slightly.  相似文献   
999.
TiO2 nanoparticles were homogeneously coat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this nanocomposite may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myoglobin immobilization in view of its high biocompatibility and large surface.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Mb-TiO2/MWCNTs films exhibited a pair of weU defined, stable and nearly reversible cycle voltammetric peaks. Th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Mb and electrode surface, Ks of 3.08 s^-1, w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 the TiO2/ MWCNTs film.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were studied, the apparent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 is calculated to be 83.10 μmol/L, which shows a larg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b in the TiO2/MWCNTs film to H2O2.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都能增强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建立了一种分离检测海珠喘息定片中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考察了联吡啶钌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PBS)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分离、检测体系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海珠喘息定片中的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在4 min内可实现分离检测.其线性范围均为5×107~1 × 10-5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4和0.999 0),检出限分别为1.05×10-7mol/L和6.98×10-8mol/L(S/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