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8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82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李莹  孙汪典  唐振方 《发光学报》2003,24(4):375-379
ZnS1-xTex是制作短波长光波段光电子器件和紫外探测器的理想材料。本文介绍了ZnS1-xTex多晶薄膜的真空蒸镀制备情况,并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分析仪等对制备的多晶薄膜的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该多晶薄膜保持了单晶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致发光等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电刷镀镍纳米镀层的结构和磨损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电刷镀技术,以快速镍镀液制备了镍纳米镀层;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经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后的镍刷镀层的结构和晶粒尺寸,并测定了刷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镀层的晶粒大小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降低而后增大,经300 ℃热处理后的镍纳米镀层的晶粒尺寸小于30 nm;镍镀层在300 ℃左右热处理时表现出较明显的强化趋势,相应镀层的晶粒尺寸最小、硬度最大;而镀层的耐磨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与镀层的硬度略有不同,经200 ℃热处理后的镍镀层的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解培民 《摩擦学学报》1992,12(4):369-372
作者在含磨粒的油润滑条件下对快速镍刷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刷镀层不仅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始终都比45~#钢的小,而且它的稳定磨损阶段也长而未出现45~#钢那样明显加剧的磨损。作者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镍刷渡层组织所含微孔既可吸附和储存润滑油而起辅助润滑作用,又能使磨粒镶嵌于其中而减少磨粒磨损的缘故,而且随着摩擦温升其塑性也得到改善,因而快速镍刷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都比质地致密且硬度更高的45~#钢的好。  相似文献   
14.
用镀铂玻碳电极电化学聚合3,3′-二氨基联苯二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制成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镀铂电极铂黑沉积层的微孔结构使电极具有较大的有效表面积,GOD固定于铂黑微粒孔隙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等优点,并具有抗抗坏血酸、抗尿酸干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电化学方法制备铜钴钠米多层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江云  吴继勋 《电化学》1996,2(3):274-284
要用旋转圆盘电极,双脉冲电位法从单一的含有铜离子和钴离子的镀液中电沉积Cu-Co纳米多层膜,并用TEM.AES和X-射线衍射研究镀层的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多层膜结构为纯铜和含有少量铜的铜钴合金层交替组成。铜在钴层中的含量,随着液中的铜含量的增大和转速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稀土添加剂对镍,铜刷镀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刷镀镀液中加入稀土添加剂,研究稀土对刷镀层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起到平整、光亮、细化镀层晶粒、减少镀层应力的作用,并增强镀层结合力,提高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18.
罗霄鸣  陈丽清  钟志萍  蒋硕 《物理学报》2010,59(4):2200-2206
基于Duan-Lukin-Cirac-Zoller(DLCZ)方案,在时域上研究了扩散诱导的Ramsey压窄.以87Rb热原子系综为研究对象,观测到缓冲气体,激光束尺寸和镀石蜡Rb池均可以导致Ramsey压窄现象.实验结果和文献中重复相互作用模型预期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步镀铋膜法修饰玻碳电极及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试土壤中Cr。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KNO3为支持电解质,NaAc-HAc(pH=5.5)为缓冲溶液的铋膜上得到Cr溶出特征峰电位为-1.14V,线性方程为:I=0.0747C+0.31054,相关系数为0.9981,检出限为0.001μg/L,线性范围为0.01—60μg/L,RSD=2.47%,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回收率为96.7%—104.5%。  相似文献   
20.
苝/酞菁衍生物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真空沉积法制备了苝类和酞菁类衍生物的单、双层薄膜,并对其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表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这些薄膜的表面光滑、平整,在450~750 nm有宽而强的吸收,虽然单层薄膜有较强的吸收,但是复合双层薄膜却表现出很强的荧光淬灭。这符合靶丸高压缩内爆对激光烧蚀均匀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