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9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66篇 |
晶体学 | 16篇 |
力学 | 112篇 |
综合类 | 58篇 |
数学 | 722篇 |
物理学 | 7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93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和谐发展 ,致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与特点是什么 ?课堂教学模式与数学学习方式的关系如何 ?如何构建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和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肤浅的认识 :1 目前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学习方式是指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和形式 .学习方式既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和共性 ,又因人而异 ,多种…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需模仿课堂上学过的方法就能解决.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对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但长此以往也会带来弊端:学生沉湎于题海,提出问题能力逐渐减弱,呈现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接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坚持在周末布置长作业,下面是一个案例.在学完圆锥曲线后的一个周末,我布置了如下的长作业:1提供原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压轴题最后一问)如图1,椭圆x62 y22=1的右准线l与x轴交于点A,右焦点为F,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作P关于x轴的对称点M,AP=λAQ(λ>1),… 相似文献
4.
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使用新的学习方法,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其创造力.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阳光下洗衣服时,盆里的肥皂或洗衣粉泡上会出现各种彩色花纹,并且随泡的大小变化,花纹的形状和颜色也不断的变化;炎热的夏天,雨过天晴,柏油路的积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膜会呈现出五颜六色;用手把两片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捏在一起,阳光下也能看到彩色花纹.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产生了薄膜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6.
7.
8.
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理论性强以及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套基于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特性测定综合实验,深入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的连接方式对太阳能光伏电池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该综合实验内容层次递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与讨论,促进了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学家提出并论证了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阶级或阶层差异的理论命题,定量研究虽然不断对此进行跨学科检验,但过多测量的是具体的教养行为而非整体的教养方式。这个问题在国内相关研究中被延续了下来,甚至带来结论性的争议。转向测量类型化的教养方式,使用职业、教育和综合地位作为阶层的三重指标,可以重新检验中国城市社会阶层之间是否存在教养方式的显著区别。经过对上海和全国数据中不同测量方法的交叉验证,得出如下结论:教养方式确实存在阶层之间的差异,经济社会地位越高的家庭越可能采取权威型或民主型教养方式,而非专制型或放任型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