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3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88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03篇
物理学   3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合肥光源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 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用于滤除反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以及回旋频率分量,节省反馈功率;激励条带的研制。初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反馈系统开启后不稳定性振荡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32.
The charge-exchange spin-dipole (SD) and spin-quadrupole (SQ) strength functions of 90Zr are calculated with and without the tensor terms of the Skyrme interaction in self-consistent HF+RPA approach. It is found that, in SD and SQ transitions, the RPA correl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tensor terms shin dramatically the strengths of (Ylσ)λ = l?1 and (Ylσ)λ = 1 modes upward and downward, respectively, and also shift the strengths of (Ylσ)λ = l + 1 modes upward. The coupling between (Yl = λ ? 1σ)λ and (Yl = λ + 1σ)λ modes arising from the tensor correlation is noticeable. The RPA tensor correlations produce strengths of SD and SQ mod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a much wider energy range, and the (Ylσ)λ = l ? 1 modes dominate the high energy part of the strength functions. These energy shifts and coupl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s can be understood qualitatively by expressing a finite range tensor force in a separable form.  相似文献   
933.
时变参数时滞减振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时滞动力吸振器对谐波激励有着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但对随机激励的减振控制效果却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时滞动力吸振器对随机激励的减振控制效果与被动吸振器几乎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参数时滞减振控制方法。在原有时滞减振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将时滞增益系数由定值形式变为时间函数形式,然后通过时变优化得到多组时滞控制参数并使其以一定时间周期循环作用于减振控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时滞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本文最后以二自由度时滞动力吸振器减振模型为例,以主系统的振动响应为仿真对象,运用精细积分法求解了具有时变时滞参数的时滞动力学方程,以此得到了在谐波激励和随机激励作用下主系统振动的时域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变参数时滞动力吸振器的控制下,主系统无论是受谐波激励作用还是受随机激励作用,其振动位移、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均比在定值参数时滞动力吸振器控制下时有大幅的减少,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34.
随机载荷是工程结构在服役中经常承受的一种复杂的载荷形式,通常采用统计学特性对其进行描述。对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主要难点在于,(1) 传统隐式拓扑优化方法的设计变量数巨大,且用于结构动态性能拓扑优化问题时存在虚假模态等数值不稳定问题; (2) 对结构的随机动力响应统计量及其灵敏度进行计算需要极大的计算量; (3) 隐式拓扑优化框架下的分析模型与优化模型强耦合,导致结构有限元模型具有极高的自由度,进一步加剧了上述困难。本文基于移动可变形组件框架和虚拟激励法理论,提出了一种平稳随机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显式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将一系列可移动和可变形的结构组件作为优化的基础单元,实现了使用少量设计变量描述结构拓扑构型的目的。采用虚拟激励法、自由度删除技术和模态位移法有效降低了对结构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的计算量。在此基础上,以结构柔顺度的标准差为目标函数、以设计域内实体材料的体积为约束条件,实现了限带白噪声作用下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