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化学   54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120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1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61.
喷射成形Zn52Al40Cu2Si6微观形貌及耐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高铝锌基合金,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了合金的磨损形貌和内部组织,采用M2000摩擦试验机考察了高铝锌基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坯大部分为粗化均细的共析片层状组织,呈不均匀微观分布态,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树枝晶结构.沉积过程中形成较多无规则?不均匀分布的孔洞,致密度只有60%左右;由于时效后期的四相反应α+ε→Τ′+η,合金的硬度热处理后下降.试验中,硅颗粒在合金基体中始终呈均匀分布.通过M2000摩擦试验机测试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Zn52Al40Cu2Si6合金在2000N载荷,200r/min试验条件下呈最佳耐磨性能.合金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直流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TiBxNy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议测定TiBxNy薄膜的相结构和成分,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TiBxNy薄膜的滑动干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薄膜的磨痕表面结构及其化学特征.研究表明:TiBxNy薄膜的相结构与N含量有关,在TiB0.65薄膜中加入N能够促使纳米晶TiN的形成;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与其相结构有关,随着薄膜中TiN的体积分数增加,摩擦系数增大,磨损率降低;当薄膜中N含量约为37at.%时,TiN的体积分数和摩擦系数最高,磨损率最低;增加N含量促使h-BN相形成,且h-BN相的体积分数随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h-BN相的形成降低了摩擦系数,增加了磨损率;在摩擦过程中磨屑发生氧化而生成钛的氧化物TiO、Ti2O3、TiO2以及少量硼(B)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3.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在自制电磨损试验机上评价Al2O3/Cu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Al2O3/Cu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用能谱仪对其磨损表面主要元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Al2O3/Cu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明显优于Cu-0.36Cr-0.06Zr合金,Cu-0.36Cr-0.06Zr合金的磨损率较0.40%Al2O3 /Cu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高1倍多;在无加载电流条件下,Al2O3/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载流条件下其磨损机制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并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粘着磨损程度加重,Al2O3/Cu复合材料表面的粘着物主要来自于铜基粉末冶金滑块;Cu-Cr-Zr合金在无加载电流条件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载流条件下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及电烧蚀磨损.  相似文献   
164.
涂铁基非晶涂层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一种高非晶含量的Fe基合金涂层.用MLS-225型湿砂橡胶轮磨损试验机评价铁基复合涂层的磨粒磨损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磨损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含有一定量的非晶相,通过Verdon方法对XRD图谱进行Pseudo-Voigt函数拟合,计算得出涂层的非晶相含量约为49%.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组织结构,结构致密,孔隙率低,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显微硬度在HV900~1 050范围内,属于硬质涂层.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为Q235钢的12.2倍.其磨损机制主要为脆性剥落.  相似文献   
165.
166.
CeO2对WC-Co/Ni60B激光熔覆涂层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以45#钢为基体,Ni60B自熔性合金粉末为粘结相,微米和纳米WC-12%Co为增强相,含一定量稀土氧化物CeO2的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在M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相同磨损距离和不同载荷下的干摩擦滑动磨损试验.研究了CeO2对涂层组织形貌、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的加入对熔覆层的组织起到明显的细化作用,使枝晶生长的方向性减弱,组织趋于均匀;由于硬质相的析出和细晶强化的作用,熔覆涂层的显微硬度值比未添加稀土的涂层有所提高,涂层的耐磨性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7.
扭动微动的模拟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CETR 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构成新型试验装置并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在低速往复转动台上进行了GCr15钢球(直径10 mm)与LZ50钢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3°~20°和法向载荷10 N时的扭动微动试验,并在分析其摩擦动力学行为的基础上对LZ50钢的扭动微动损伤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角位移幅值和循环次数对扭动微动行为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摩擦力矩-角位移(T-θ)曲线表征扭动微动行为;随着循环次数变化,T-θ曲线呈3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四边形状、椭圆状和直线状.扭动微动损伤在低角位移幅值时较轻微,随着角位移幅值增加,出现塑性流动、氧化磨损和剥层.  相似文献   
168.
The wing rock motion is frequently suffered by a wing-body configuration with low swept wing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It is found from our experimental study that the tip perturbation and wing longitudinal locations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wing rock motion of a wing-body. The natural tip perturbation would make the wing rock motion of a nondeterministic nature and an artificial mini-tip perturbation would make the wing rock motion deterministic. The artificial tip perturbation would, as its circumferential location is varied, generat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motion patterns: (1) limit cycle oscillation, (2) irregular oscillation, (3) equilibrium state with tiny oscillation. The amplitude of rolling oscill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limit cycle oscillatory motion pattern is decreased with the wing location shifting downstream along the body axis.  相似文献   
169.
将3Y-TZP陶瓷置于常压、100℃沸水下低温老化处理0~100h,在120N载荷、0.42m/s滑行速度和蒸馏水润滑条件下对老化处理后的陶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3Y-TZP陶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摩擦系数经历了1个先降后升的阶段,磨损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未经老化时,3Y-TZP陶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犁沟和塑性变形;50h老化后陶瓷磨损表面主要为塑性变形和微断裂;经过75h老化处理后,陶瓷的磨损率已上升到严重磨损阶段,磨损机理发生了转变;老化进行100h后,3Y-TZP陶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断裂磨损.  相似文献   
170.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空间润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硅油(CPSO)、全氟聚醚油(Fomblin Z25)和硅碳氢油(SiCH)3种典型的空间用润滑油,进行地面模拟原子氧暴露试验,考察了原子氧对这3种润滑油的质量、外观、分子量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氧辐照会导致润滑油质量损失、产生固体不溶物并导致润滑油分子量增大和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摩擦试验发现,原子氧辐照后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变得不稳定,有突然增大的现象.3种润滑油原子氧暴露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Fomblin Z25较容易受原子氧影响,CPSO次之,SiCH油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