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化学   1182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428篇
综合类   117篇
数学   240篇
物理学   12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Soap-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ethyl 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latex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porous particles were created by a stepwise alkali/acid treatment method. Effects of acid 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one to three pores were formed inside most of particles after post-treatment. At pH 7.0, when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70℃, the size of particles and the volume of por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nd these two valu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70℃. Both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pore volum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pH value and treatment time in the acid treatment. As the pH was below 4.0 and the treatment time was longer than 180 min, the particles shrunk in size.  相似文献   
152.
<正>砷为毒性元素,监测聚合氯化铝净水剂中砷的含量对保证水厂出厂水中砷的含量不超标至关重要。聚合氯化铝中砷的测定方法报道较少,大多数都是食品及药品中砷的测定方法报道。现行国家标准GB 15892—2003中砷斑法是半定量法,  相似文献   
153.
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前处理方法用于茶叶中5种有机氯农药和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对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加速溶剂萃取和振荡提取4种提取方法的参数条件进行优化和对比,并对前处理的净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丙酮-正己烷(7∶3,体积比)溶液振荡提取串联Envi-Carb和LC-AliminaN小柱净化后,经丙酮-正己烷(1∶9)溶液洗脱,浓缩后用GC-MS法测定。茶叶样品中9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n=6)为82%~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2%~4.5%,方法的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计)为0.46~12.13ng/g。  相似文献   
154.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刚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化学》2011,(11):1766-1773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新型搅拌棒吸附萃取涂层的研制、新型萃取装置的发展以及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搅拌棒吸附萃取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5.
用4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即①磷酸二氢钠萃取法(SE)、②磷酸二氢钠萃取-固相萃取法(SE-SPE)、③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E)和④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萃取法(MSPDE-SPE)对鸡肉样品做前处理,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试液中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3种药物的残留量。回收试验和色谱分离结果表明:方法②用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鸡肉样品中3种青霉素类药物的样品前处理更为合适。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3.1%~9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2.9%~9.8%之间。  相似文献   
156.
碳纳米管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玲  杜卓  李攻科 《化学通报》2011,74(3):201-208
碳纳米管是一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管状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近年来,碳纳米管在有机小分子、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分离富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及功能化碳纳米管在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中空纤维膜保护固相微萃取和液膜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改性硅胶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气相改性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改性时间对硅胶饱和吸附率的影响,考察了改性硅胶对甲苯、水二组分体系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硅胶对甲苯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长链的硅烷改性剂在60℃、...  相似文献   
158.
镉是剧毒物质,常通过土壤或水被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等)吸收。世界各国对大米中镉含量均有严格限制,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中镉的限量为0,2 mg·kg~(-1)。近年来,国家大米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的大米镉含量超标,据调查环境污染是造成大米中镉超标的主要原因。本工作通过对2008年国家认监委能力验证计划《大米  相似文献   
159.
冯婷  胡玉斐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2011,30(10):1191-1198
分子印迹整体柱(MIPMC)结合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立体选择性高和整体柱制备简单、柱压低以及传质速率快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样品前处理介质和色谱固定相.该文详细介绍了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分子印迹整体柱在样品前处理及色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0.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样品前处理是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能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富集目标物,在复杂样品前处理领域中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膜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