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4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3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Fluorescence liftime imaging (FLIM) of modified hydrophobic bodipy dyes that act as fluorescent molecular rotors shows that the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these probes is a function of the microviscosity of their environment. Incubating cells with these dyes, we find a punctate and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the dye in cells. The viscosity value obtained in what appears to be endocytotic vesicles in living cells is around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and of cellular cytoplasm.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measurements also yield rotational correlation times consistent with large microviscosity values. In this way, we successfully develop a practical and versatile approach to map the microviscosity in cells based on imaging fluorescent molecular rotors.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某高性能常规涡轮开展了对转改型研究。首先对该常规涡轮进行基本分析,详细探讨了将其改进为1+1及1+1/2对转涡轮(无低压涡轮导叶)时遇到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表明,1+1对转方案现实可行,1+1/2对转方案将很难实现.在方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进行了保留过渡段的1+1对转涡轮详细设计并采用三维黏性程序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3.
本文在S2流面流动方程中加入了"展向掺混"模型,模拟叶栅端部二次流动、湍流扩散等对局部低动量流体的展向输运效应。方法用于混流叶轮内流动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混流叶轮子午流道的大曲率,叶轮端部的低动量流体在展向的扩散远大于轴流叶栅,叶轮出口的展向均匀化趋势更加明显。合理的选择掺混扩散系数,可以获得与三维N-S计算的周向平均值类似的子午面分布,从而提高了S2流面分析和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4.
跨声速离心压气机机匣处理扩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增压技术是高升功率车用内燃机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其核心难点在于高压比离心压气机内部复杂跨声速流动导致稳定运行范围窄,无法满足车用工况在高压比条件下对稳定运行工作范围的要求。为拓宽跨声速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利用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机匣处理几何参数对扩稳的作用规律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机匣处理结构,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由20.8%提高到33.6%。  相似文献   
55.
叶型偏差对整机环境中涡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型加工和装配的误差可能会对涡轮部件乃至发动机整机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针对某整机环境中的涡轮部件,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型偏差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机环境中,叶型偏差首先导致涡轮部件气动性能的微小变化,而整台发动机的工作点随之改变,导致涡轮部件的来流条件、各级涡轮的转速和速度三角形以及其内部的流动细节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终叶型偏差对涡轮部件气动性能的影响被显著放大。  相似文献   
56.
在Preston假设基础上,研究并推导了光学元件抛光过程中"花瓣"型截面磨头在双转子运动形式下的去除函数.提出了"花瓣"型截面磨头的离散点弧长表达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离散点弧长法,推导了"花瓣"型截面磨头在双转子运动形式下的去除函数表达式;根据可调步长式曲线逼近原理研究了类高斯型目标去除函数的逼近算法;并得到了类余弦型去除函数的双转子抛光模参量.从而证明了双转子抛光技术可以得到类高斯型去除函数.  相似文献   
57.
1+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气膜冷却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设计了冷却方案,在高压动叶前缘滞止线,压力面和吸力面分别开设了冷却孔,并对冷却方案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为了研究变工况下,高压动叶气膜冷却性能,对三种典型的工况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转速对高压动叶前缘冷却效果的影响,以及吹风比对高压动叶前缘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前缘、压力面、吸力面冷气射流的流动特征;分析了冷气喷射对高压动叶型面马赫数,型面压力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高压动叶吸力面后部70%轴向弦长处冷气喷射对高压动叶通道内波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提高气冷涡轮气热耦合计算精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场计算的准确性对气冷涡轮的设计影响极大.实际的气冷涡轮在运行状态下,存在多种物理现象:冷气带来的燃气组分变化、湍流、转捩、温度边界层的发展变化、热辐射等.而在数值计算中,计算结果也要受到网格质量的影响.采用自编程序、商业CFD软件对某两级气冷涡轮、C3X以及MARK Ⅱ叶片进行计算,分别描述冷气组分变化、计算网格、湍流模型以及转捩温度场模拟精度的影响;同时定性分析温度边界层复合性质与辐射换热对温度计算的影响.得出在气热耦合计算中,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9.
内部对流换热对导叶冷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导向叶片的曲面结构,运用SST κ-ω湍流模型,在不同冷气入口压力条件下,对涡轮叶片型面的冷却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针对两种情形,即叶片内部有对流换热的情形和无对流换热的情形.结果表明:随着冷气入口压力的增加,叶片有无内部对流换热的冷却效果也在增加;有内部对流换热的冷却效果较纯气膜冷却的高,尤其是在叶片前缘;增加叶片内部的对流换热系数,冷却效果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0.
跨音速轴流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间隙,不同流量工况下叶顶泄漏流非定常流动特征,发现在研究的三个间隙中,只有当间隙大于或等于设计间隙时,流动才会出现非定常性.随着流量的减小,泄漏涡轨迹前移,当泄漏涡轨迹到达相邻叶片压力面时,影响压力面压力分布,打破流场静态平衡,引起叶顶流场及激波位置、强度发生非定常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