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977篇
化学   2934篇
晶体学   185篇
力学   613篇
综合类   100篇
数学   65篇
物理学   12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01.
记录了常温下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的Raman光谱,并分别与二钼酸铵晶体、仲钼酸铵晶体、仲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水溶液状态下单钼酸根离子的Raman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相对二钼酸铵晶体Raman光谱,明显地发生了变异现象。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其主要特征峰最高振动频率937.6 cm-1与仲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主要特征峰最高振动频率937.6 cm-1完全吻合,而其次高振动频率893.9 cm-1,恰好介于水溶液中单钼酸根离子Raman光谱主要特征峰最高振动频率895.1 cm-1与仲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主要特征次高峰振动频率891.0 cm-1之间,而且三者彼此接近。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主、次特征峰强度之比值为2.1,与仲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主、次特征峰强度之比值4.4相比,一半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Raman光谱主要特征峰振动频率及其主、次特征峰强度之比值对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组分同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发现了常温下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中二钼酸根离子Mo2O72-已经不复存在,完全转变成了优势组分仲钼酸根离子Mo7O246-和次要组分单钼酸根离子MoO42-;证明了常温下含钼水溶液酸化过程中溶液Raman光谱离散性变化现象的存在。运用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原理同时讨论了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发生变异现象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2.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中心的有关橡胶增韧机理的理论,并且总结了界面,性能、粒子尺寸、粒 距及缠结密度等因素对橡胶/高分子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碲酸合铜(Ⅲ)配离子(DTC)氧化乙二醇一乙醚(EGE)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反应速率表明:反应对DTC为准一级,对EGE为分数级;在保持准一级条件([EGE]》[DTC])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TeO4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有负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配离子和EGE形成络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由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很好的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和活化  相似文献   
104.
抗菌高分子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抗菌高分子制备、性能、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抗菌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抗菌机理。  相似文献   
105.
Ag改性提高TiO2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活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消除了质子缺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对Cr6+光催化还原负效应影响下,比较了TiO2和Ag/TiO2(Ag质量分数1.0%)光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g/TiO2表现出比TiO2更高的催化活性.EPR分析表明,对于Ag/TiO2,UV照射后Ag表面有活性物种O-2生成,在TiO2上有活性中心表相Ti3+生成.光生电子通过表相Ti3+向Cr6+传递电子是Cr6+光催化还原的速度控制步骤.较多的表相Ti3+参与还原反应是Ag/TiO2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担载Ag上积聚光生电子的较强流动性对反应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The nucleation mechanisms of cobalt from sulfate solutions were studied by utilizing the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chronoamperome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corded current-time transients introduced from 1.0mol/L CoSO4 solution were complexes with unusual shapes. All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separate process. The instantaneous or progressive nucleation with 2D or 3D growth exists during the cobalt deposition,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107.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复盐法制备无水氯化镁的热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omplex compound (MgCl2·C6H5NH2·HCl·6H2O) was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C6H5NH2·HCl with MgCl2·6H2O. Reaction mechanism and kinetics of the compounds de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TG-DTA-MS coupling technique and the TG-DTA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steps in the complex′s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 first two steps correspond to the loss of six crystal waters and the last two steps loss one Aniline hydrochloride. The first three steps belong to the R2 mechanism with 2-dimentional phase boundary reaction as the control step, and the last step belongs to the D3 with 3-dimensional diffusion (sphere Jander equ.) as the control step. The apparent active energy of four steps are, 127.4 kJ·mol-1, 124.8 kJ·mol-1, 142.3 kJ·mol-1 and 329.0 kJ·mol-1, respectively and the frequency factor are 1.28 × 1018 s-1, 7.94 × 1015 s-1, 5.98 × 1016 s-1 and 4.39 × 1034 s-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9.
六氯合铂酸钾与金属硫蛋白的体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K2PtCl6与兔肝Zn7MT-Ⅱ和apoMT-Ⅱ的反应包含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和一个取代反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园二向色谱、柱层析和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该反应的性质、铂在反应产物中的键合位置和氧化态。金属硫蛋白(MT)被氧化成单体、双聚和多聚产物,其中含有分子间和分子内CyS-SCy二硫键。Pt(Ⅳ)被还原成Pt(Ⅱ)然后键合于产物中。随着K2PtCl6与MT的反应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的增加,键合于产物中的Pt(Ⅱ)的计量数增加而蛋白中所含Zn(Ⅱ)的量减少。当Zn7MT与4和超过10摩尔的K2PtCl6反应时,分别得到了Pt4Zn4MT和Pt8MT。当apoMT与7及超过25倍的K2PtCl6在pH 2条件下反应时,分别得到了Pt7MT和Pt15MT。动力学数据表明K2PtCl6与apoMT的反应比与Zn7MT的反应快。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综述了糖苷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生物功能及糖化学研究现状,并对糖苷功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及生物功能的电分析化学研究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了应用电分析化学、谱学方法、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来研究糖苷功能配合物。引用文献39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