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342篇
化学   2157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8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报道通过对YBa2Cu1-xCox(Cu1-yZny)2Oz(0≤x,y≤0.1)体系晶体结构、氧含量、正常态电阻-温度关系、Hall效应以及超导临界温度等的综合测量,发现随着Co和Zn含量的增加,体系经历了从正交结构的超导金属向四方结构的非超导半导体的转变,超导临界温度Tc和载流子浓度nh均迅速下降,C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多晶样品Nd0.7Sr0.3Mn1-xCrxO3(x≤0.30)进行了X射线衍射谱、电阻温度关系和磁化强度测量.实验发现:随Cr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变大,电阻峰温度和居里温度降低,这是由Cr的介入弱化了双交换作用所致;在x=0.10附近,电阻出现了双峰现象,在其M~T上没有发现与低温峰对应的磁性异常;在锰位磁矩与Cr含量的关系中发现,Cr掺杂对样品的磁性几乎无贡献;通过分析,我们用相分离的图象解释了有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六年前,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辛普森报告其在氚的β衰变实验中找到了质量为17keV的中微子,这个质量为电子的1/30,大大高于其他人在氚衰变电子能谱末端测得的非零中微子质量值.但辛氏的实验结果很快受到一批新实验的否定,只给人们留下了怀疑.然而最近几个月来,这一问题又一次成了物理学家们的热门话题.全世界共有五个核β衰变新实验获得了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电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T氧化物超导体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出发,深入分析了提高其临界电流密度的关键所在。评述了当前薄膜、体材料、线材和带材料发展的工艺状态和性能。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共掺杂效应对Y2O3:Eu3+和Gd2O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顾牡  刘小林  刘冰洁 《发光学报》2007,28(3):383-388
通过在Y2O3:Eu3 和Gd2O3:Eu3 发光材料中掺入Li ,Mg2 ,Al3 等离子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根据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的结果,认为这些离子多倾向于形成C2格位附近的间隙缺陷对,导致部分Y(Gd)-O的键长增加,提高了材料的量子效率的同时使得激发峰位出现红移,是引起材料发光增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运用激光超声的方法测定了五种不同掺杂的巨磁锰氧化物La0.7Ca0.3Mn1-xCrxO3(0.01≤x≤0.60)室温(300 K)下的超声纵波声速.结合热导率的数据,对声速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在顺磁绝缘态Cr3 离子的掺入造成了晶格局部涨落的变化,低掺杂使得晶格局部涨落增强,声子U散射弛豫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MnOOH一维纳米线,通过MnOOH在不同气氛和温度中煅烧得到尺寸和形貌相似的不同锰氧化物,并用于以O2为氧源的苯甲醇液相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MnO2对苯甲醇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XPS、SEM、TEM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可能影响反应活性的一些因素. MnO2的良好催化性能可能与其晶格氧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以及氧化还原能力有关. 通过简单的焙烧处理,可以使MnO2催化剂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8.
Our recent experimental work on metallic and insulating interfaces controlled by interfacial redox reactions in SrTiO3-based heterostructures is reviewed along with a more general background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2DEG)at oxide interfaces.Due to the presence of oxygen vacancies at the SrTiO3surface,metallic conduction can be cre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in perovskite-type interfaces when the overlayer oxide ABO3has Al,Ti,Zr,or Hf elements at the B sites.Furthermore,relying on interface-stabilized oxygen vacancies,we have created a new type of 2DEG at the heterointerface between SrTiO3and a spinelγ-Al2O3epitaxial film with compatible oxygen ion sublattices.This 2DEG exhibits an electron mobility exceeding 100000 cm2·V 1·s 1,more than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of hitherto investigated perovskite-type interfaces.Our findings pave the way for the design of high-mobility all-oxid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pen a route toward the studies of mesoscopic physics with complex oxide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光学》2013,(4):612-612
微腔在有机发光装置(OLED)输出中发挥的作用现已得到详细研究。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日本山形大学的ChaoyuXiang与同事们研究了磷光绿、红色和蓝色微腔有机发光装置(OLED)的效率和光谱特性。他们的结论是这类装置的光输出受其半透明电极的反射性及其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之间的光谱匹配性的强烈影响。他们通过镀有铟锡氧化物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由两个分离叠层的氧化钛和二氧化硅交替层构成)来制备装置电极。经优化的绿色微腔装置其光效值高达224cd/A,而蓝色装置与红色装置获得的光效值较小。  相似文献   
20.
The dielectric loss tanfi of half-doped manganite Lao.sCao.sMnO3 is investigated using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The Lao.sCao.sMnO3 is described by the Kondo-lattice model in the double exchange limi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Jahn- Teller distortion and the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ized electr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of tan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TI, V, and U.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p rises as l eJTI and U increas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p remains unchanged and the strength of tan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 The calculated dielectric loss results are explained theoretically, and these behavior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