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2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8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40篇 |
晶体学 | 39篇 |
力学 | 359篇 |
综合类 | 62篇 |
数学 | 316篇 |
物理学 | 22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167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230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n the sixth harmonic of 1064 nm in KBe2BO3F2 (KBBF) at different gas pressures in two kinds of gases, helium and nitrogen,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 the both gases, maximum conversion efficiency on the sixth harmonic of 1064 nm in high vacuum is nearly 10% of 355 nm, which is almost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vacuum. The maximum average output power at 177.3 nm is 670 ttW with the repetition rate of 10 Hz and the duration of 20 ps in high vacuum. It indicates that the sixth harmonic generation in high vacuum is more preferable than that in low vacuum. 相似文献
32.
33.
The tunneling dynamics of a dipolar bosonic gas with repulsive interactions in a periodically driven triple- well are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the coupled effect of long-range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and the short-range of on-site interaction, the increase of the repulsive atomic interactions can either suppress tunneling or enhance tunneling and, thus, the system experiences rich coherent tunneling(CT)-coherent destruction of tunneling (CDT) transitions. In particular, as the repulsive atomic interactions increase, the system can undergo CT-CDT-CT- CDT or CDT-CT-CDT-CT-CDT transitions. This cannot occur in non-dipolar gas, where the increase of the repulsive atomic interaction only suppress tunneling and the system can only undergo CT-CDT transition. We further presen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ults with the help of the quasi-energy spectrum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34.
以电磁学的基础概念为出发点,系统性地阐述了脉冲功率产生过程的基本原理。采用统一的理论模型,描述了电磁能量的储存、传输和释放过程的物理规律。从特征阻抗的角度论述了储能器件、传输器件及开关等脉冲功率系统核心元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解说了几种典型脉冲功率发生器的电路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它们包括脉冲形成线法、脉冲压缩法和场通量压缩法。 相似文献
35.
针对FTIR光谱分析数据计算量大,具有相同基团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交叉灵敏度过高,以及在线分析过程中基线漂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R2-1(Tikhonov 2norm-1norm)正则化特征变量提取法。该方法借鉴TR1和TR2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谱线距离和谱线系数绝对值最小化两个约束项来保证所提取特征量的准确度,消除基线漂移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上述两种模型建立了不适定问题的最优化求解通式。该通式有效地克服了经验法和实验法确定正则矩阵和参数所带来的误差。实验以浓度为0.01%~20%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和异戊烷气体为例进行了特征光谱选取。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0.2%的甲烷气体,其预测误差平方和仅为2.6×10-4,可决系数达到0.959 2,分析准确度高,有效增强了TR正则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6.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概括性地描述了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的主要技术特点,如工作次数多、脉冲间隔时间短和平均输出功率高等。通过介绍高平均功率准分子激光、常压脉冲气体放电、感应式回旋加速器等有代表性应用实例,论述了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的学术意义。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将进一步完善脉冲压缩理论和电路设计方法,从而在短脉冲和波形控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同时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发生器将进一步趋向多样化和极限化。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与脉冲功率器件性能的持续提高之间相互促进,会不断将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的成果带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7.
38.
利用超高速相机,在曝光时间100 ns时,对不同能量下激光在氮气气体开关中形成的火花通道进行拍照,得到了不同焦距下激光波长266 nm时激光火花通道长度与激光能量的关系。开展了激光触发气体火花开关的实验研究,激光触发开关延时、抖动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减小。将火花通道长度与激光触发开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气体开关的抖动随着激光火花通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火花通道沿电极间轴向长度达到开关电极间距40%时,开关的抖动为亚ns量级。 相似文献
39.
现有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定性分类模型,大多采用同一地区室内光谱测定训练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构建与测试。但室内光谱测定需要复杂的处理过程,成本高,效率低,且无法快速获得目标区域空间上连续的光谱信息。考虑到实际应用需求,模型在相同实验区和不同试验区野外光谱数据是否具有较好的迁移推广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选取湖南省郴州市和衡阳市两铅锌矿区作为实验研究区,选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将郴州实验区室内采样的83个样本数据和衡阳实验区室内采样的46个样本数据分别用于分类器训练,将衡阳地区野外采样的46个样本数据用于分类测试。并首先通过基于联合分布适配(JDA)的迁移学习方法进行光谱变换以缩小两地室内外测定光谱分布差异,然后进行不同区域室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定性分类模型迁移。实验结果表明:(1)由于野外测得的光谱数据会受到太阳辐射、提取的土壤成分差异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室内外光谱数据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难以直接将基于室内采样数据训练得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定性分类模型迁移到同一地区测定的野外高光谱数据上。但通过JDA变换缩小室内外分布差异后,模型迁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砷(As)、铅(Pb)和锌(Zn)三种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的分类精度都达到了84%以上,Zn元素含量是否超标的分类精度甚至达到了89%以上。(2)由于季节性影响、地区成分的干扰和光谱噪声的增加,不同地区光谱数据存在着更为显著的分布差异,加大了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难度,难以将基于室内采样光谱数据所建立的土壤重金属定性分类模型直接迁移到其他地区野外采样数据上(平均分类精度仅在50%左右)。经过JDA迁移学习方法进行室内外光谱变换处理后,模型迁移能力得到保证,因此,室外光谱采样可直接用于研究不同试验区域重金属(As,Pb和Zn)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40.
丝织品是由丝蛋白质组成,高温、高湿及污染物等因素会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为了科学地评估博物馆中污染气体对丝织品结构的影响,采取人工模拟实验制备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酸和氨气常见博物馆污染气体环境,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从丝蛋白质肽链结构、二级结构等方面探讨4种污染气体对丝织品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氮老化30 h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在1 382 cm-1波数附近出现甲基对称变角振动吸收峰,而其他气体老化50 d的丝织品仍未产生甲基对称变角振动,说明二氧化氮对丝织品破坏最严重。所有污染气体老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在975和999 cm-1丝蛋白-Gly-Ala-和-Gly-Gly-肽链(一级)结构特征吸收峰处均有不同程度减弱,但碱性气体氨气较酸性气体减弱更明显。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酰胺Ⅲ带(1 330~1 200 cm-1)去卷积和高斯拟合法研究表明,50 d氨老化后仅引起丝蛋白质非结晶区的轻微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β-折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丝蛋白二级结构变化较小。相比而言,酸性气体对丝蛋白二级结构影响更加显著,出现β-折叠相对含量大幅降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其结晶区遭受严重破坏。在4种气体中,二氧化氮对丝织品二级结构影响最显著,老化30 h后β-折叠相对含量由原始值30.36%降低至18.12%,约降低40%。相应的二氧化氮对丝织品强度破坏最严重,在β-折叠含量降低的同时,材料的力学强度出现了显著降低。利用波数在1 700和1 640 cm-1红外光谱吸收峰的比值(A1 700/1 640)和波数在1 620和1 514 cm-1红外光谱吸收峰的比值(A1 620/1 514)判断样品的老化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老化样品的方式主要为氧化老化,而乙酸老化的样品则发生氧化老化和水解老化两种老化方式。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种气体中二氧化氮老化样品的A1 620/1 514比值增加最多、氧化最严重。推断与二氧化氮的强氧化性有关,也与二氧化氮使丝织品产生显著的甲基对称变角振动有关。建议博物馆应严格监测和控制二氧化氮气体浓度。该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丝织品文物存放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对丝织品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