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36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柴油机零部件在检修前的清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应用多种物理方法,但需要的设备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2.
壁流式柴油机颗粒过滤体捕集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滤压降和过滤效率是评价过滤体性能的重要指标.实验室搭建了捕集柴油机颗粒的发动机台架.通过台架实验,研究了过滤体结构参数对过滤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过滤体长度的增加,过滤压降逐渐减小,初始过滤效率先缓慢增加,后急剧下降;增加过滤体的孔隙率有利于降低过滤体初始压降和压降增长率;孔隙率较低的过滤体具有较高的初始过滤效率,但在颗粒层过滤阶段,孔隙率对过滤效率的影响不明显;颗粒层的沉积结构特性受过滤速度的影响,颗粒层比阻与颗粒层堆积厚度乘积的变化率随过滤速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43.
在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别燃用常规柴油与代用燃料天然气合成油(GTL),供油提前角分别设为上止点前9°和12°CA,对比研究了燃用这两种燃料的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和排放特性.与柴油相比,燃用GTL的柴油机有效功率和转矩不变,有效燃油油耗率降低,有效热效率相当;GTL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峰值均略低,GTL的着火时刻、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出现时刻均略晚,燃烧持续期略长;与柴油相比,在试验工况下GTL平均降低了16.6%HC、14.5%CO、15.7%碳烟和15.1%NOx排放.试验结果显示GTL是一种有潜力的低排放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44.
喷雾夹角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喷雾夹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应用STAR-CD程序对不同喷雾夹角的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雾夹角决定了油束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和燃油与壁面的碰撞参数,进而影响到燃油的雾化与燃烧.当碰撞距离增加,燃油雾化时间增加.当撞壁入射角度减小,燃油壁面涂布能力增强,促进燃油蒸发雾化.当油束将燃烧室有效容积等分时,油气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45.
柴油机排气过程流动的多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排气过程气体的流动直接影响到排气管换热、发动机噪音、废气再循环系统设计等,对柴油机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利用大型通用CFD软件STAR-CD及ES-ICE,在进气压缩、喷雾燃烧过程多维瞬态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柴油机排气过程流动进行多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计算给出排气过程中气体的流场分布,为柴油机排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6.
介绍按应力波理论推导出的无推杆式低惯量喷油嘴的针问座面冲击应力的计算公式,该式不仅为此类喷油嘴的设计和启喷压力的选择提出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也解决了长期以来此类喷油嘴用传统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允许启喷压力值与其实际应用的启喷压力值不一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讨论了将新颖的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烟碳燃烧的可行性。通过研究柴油机烟碳和商品碳黑的组成和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系,以及观察它们在微波场中的加热和燃烧行为,发现柴油机烟碳的介电性和损耗性很适宜于使用微波进行加热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氧量为10%的模拟排气条件下,当微波入射功率逐渐增至900W时,可使柴油机烟碳的烧却率达50%。文中亦考察了一次燃烧产物中CO_2摩尔分率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等离子体在同时去除NOx和碳烟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研究了等离子体辅助同时催化去除富氧柴油机尾气中NOx和碳烟(soot)的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提高了同时去除NOx-soot的催化反应活性,降低了碳烟的燃烧温度,使碳烟起燃温度从300 ℃降到280 ℃,燃尽温度从425 ℃降到380 ℃;同时,等离子体辅助提高了NOx转化为N2的效率,使催化选择性从1.12%提高到1.53%.本文还分别研究了在NO和O2的环境中,有或没有等离子体作用下,碳烟在催化作用下的去除特性.等离子体作用使得NO在和O2共存、只有NO和只有O2存在的各种条件下,碳烟的催化燃烧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了N2的生成.此外,本文也对等离子体辅助同时催化去除NOx-soot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贵金属负载均匀的镁铁水滑石基稀燃氮氧化物捕集(LNT)催化剂,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NO_x吸附-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00-700℃焙烧后催化剂晶相结构稳定,800℃焙烧后催化剂表面出现烧结,Pt颗粒发生团聚;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的NO_x脱附峰面积先减小后增大,但峰值温度变化不大;与500℃焙烧催化剂相比,800℃焙烧后催化剂表面NO_x吸附物种及吸附路径发生改变,而还原反应产物中氨气/氮气体积比下降,NO_x转化效率由91.7%降为85.2%。  相似文献   
50.
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结合AVL 513D可视化研究系统,搭建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可视化研究平台,进行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所搭建的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可视化平台可以直观地分析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为合理组织缸内燃烧过程提供依据。小负荷条件下,EGR率的增加(≤30%)可以有效地缩短着火延迟期,缸内氧浓度不断降低,燃烧火焰平均温度下降,高温强辐射区域的比例也减小,导致柴油机缸内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火焰熄灭的时刻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