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36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全气缸采样平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单循环燃烧中间产物羰基化合物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甲醛在燃烧过程中呈先增加而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过程,最大值出现在放热率峰值之前。C2-C4羰基化合物在燃烧放热率最高点之前急剧降低,之后开始升高,并在燃烧后期趋于稳定。此外,在任意燃烧阶段,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羰基化合物的量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2.
基于同时降低柴油机中的NOx和微粒的想法,作者提出混合闪蒸喷雾的设想,井建立了混合闪蒸试验台,以证实这种设想在喷雾阶段是否能实现.试验证实了混合闪蒸雾化改善柴油雾化的机理.文中分析了水油比、水的温度、压力对雾束形状、油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对混合闪蒸用于实际柴油机的潜力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33.
用微机计算柴油机零部件的变形与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喷雾碰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透射光衰减法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喷雾碰壁特性,并与大气开放条件下和定容燃烧模型室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喷雾碰壁前后,当量喷雾锥角突然增大,然后减小。在正常涡流比条件下,燃烧室内涡流显著地影响壁面油柬的扩展,但未碰壁油束的弯曲量很小。着火前,在燃烧室内喷嘴附近混合气最不均匀。  相似文献   
35.
LaB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炭颗粒和NO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LaBO3(B=V,Cr,Mn,Fe,Co,Ni,Cu)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氢程序升温还原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中炭颗粒和N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制备的七种复合氧化物中,除La-V-O和La-Cu-O外,均形成钙钛矿结构.LaBO3钙钛矿型氧化物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aCoO3≈LaNiO3>LaMnO3>LaFeO3>LaCrO3,在同时消除炭颗粒和NO的催化反应中,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氧化能力直接相关.其中LaCoO3和LaNiO3样品对炭颗粒的氧化催化活性较好,在炭颗粒与催化剂松散接触的条件下,炭颗粒燃烧温度较低,分别为421和431℃,生成CO2的最大选择性高,分别为99.1%和99.7%,NO生成N2的转化率分别为17.2%和20.1%.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某两级增压柴油机,建立一维热力学模型,研究高原环境压缩比、EGR耦合LIVC对柴油机性能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压缩比,4 km海拔,随晚关角度增大,热效率及扭矩增大,NOx排放大幅降低;在相同晚关角度下,随压缩比增大,热效率及扭矩增大,NOx排放略有增加。高压缩比,引入EGR率相同且小于15%时,增大晚关角度使扭矩、热效率增大,BFSC与NOx排放降低;引入EGR率相同且大于15%时,增大晚关角度导致扭矩、热效率降低;当NOx原始排放较高时(大于2.0 g·kW-1·h-1,国V法规ESC限值),随晚关角度增大,等NOx条件下BSFC降低,采用LIVC策略有利于改善NOx-BSFC之间的trade-off关系;但随NOx的进一步降低(尤其小于0.4 g·kW-1·h-1,国Ⅵ法规WHSC限值),采用LIVC策略会导致NOx-BSFC之间的Trade-off关系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37.
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Cu-SAPO-34/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丙烷还原模拟柴油机车尾气中NOx性能,考察了丙烷和O2浓度以及水蒸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整体式催化剂中Cu-SAPO-34涂层与载体结合牢固紧密,经一次...  相似文献   
38.
柴油发动机润滑系统流动与传热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发动机相比于汽油机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其较高的热负荷同样对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某型柴油机为参照,基于MATLAB建立了润滑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了系统的流动和传热状况。和商业软件GT-suite的对比表明,仿真程序的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基于仿真程序,本文研究了不同系统参数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润滑系统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9.
激光诱导炽光(LII)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火焰中碳烟体积分数的光学测试方法. 本文介绍了LII 的基本原理以及LII 实现定量测量的常见标定方法, 建立了一套基于双色法-激光诱导炽光法(2C-LII)的用于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碳烟体积分数定量测量的测试系统, 该测试系统采用双成像原理, 可以实现多点标定和全视场范围内的碳烟体积分数测量. 在一台工作在1200 r·min-1、喷油量21 mg的光学单缸柴油机上, 研究了60、100 和140MPa三个不同喷油压力下, 缸内燃烧过程碳烟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碳烟自发光出现在燃烧放热率峰值之后, 且随着喷油压力提高, 碳烟发光持续期缩短, 碳烟发光强度降低. 测试区域内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范围约为0-50×10-6. 不同喷油压力下, 碳烟生成初期、碳烟峰值和碳烟氧化三个阶段内平均碳烟体积分数的范围分别是: 5×10-6-9×10-6, 15×10-6-20×10-6和14×10-6-16×10-6. 喷油压力提高后火焰中的碳烟分布区域面积增大, 平均碳烟体积分数减小, 碳烟体积分数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40.
柴油机零部件在检修前的清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应用多种物理方法,但需要的设备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