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化学   1818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1338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44篇
物理学   5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纳米复合材料CoFe2O4/SiO2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TG/DTA, XRD和Mssbauer效应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及样品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 结果表明, 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样品中CoFe2O4的晶粒尺寸和内磁场逐渐变小, 并从磁有序状态转变为超顺磁状态.  相似文献   
82.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当前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材料与催化科学研究的新纪元。自从10年前首次合成纳米孔无机材料MCM-41至今,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客体有机分子分散于纳米孔道内部时,其分子性质将产生明显变化。本文结合作者近期研究成果,力图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阐明在纳米复合体系中客体分子性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采用不同分散方法(机械搅拌、高速均质搅拌和球磨分散)制备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分散方法对不同有机粘土解离结构和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粘土的解离机理.结果表明,普通机械搅拌只能使小粒径粘土或大粒径粘土团聚体的外部片层解离;施加一定的外力(如高速均质搅拌)促进粘土团聚体分散,有利于粘土片层的解离;利用剪切摩擦作用较强的球磨法分散粘土,不同处理剂改性粘土的内外片层都可以充分解离,而有机改性剂中酸性质子的催化作用对粘土片层解离的影响不大,只要粒径足够小,片层解离的驱动力(基体弹性力、反应性等)能够克服其所受阻力(片层引力、层外基体粘性阻力、层内粘性引力等),粘土内外各片层将会同时向外迁移而解离.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改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近50%和8%;  相似文献   
84.
连续碳纤维增强的聚芳醚酮复合材料的层间破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双悬臂梁和端开口弯曲试件分别研究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的聚芳醚酮复合材料(CF/PEK-C)的Ⅰ型和Ⅱ型的层间破坏。CF/PEK-C的Ⅰ型层破坏的线弹性断裂判据G_(Ⅰc)和弹塑性断裂判据J_(Ⅰc)分别为0.69KJ/m~2且与裂纹长度无关。CF/PEK-C的Ⅱ型层间破坏的稳定性,与裂纹和半距之比α/L有关。当α/L小于0.7时,表现为不稳定的Ⅱ型层间破坏的断裂韧性G_(Ⅱc)为1.62KJ/m~2。当α/L大于0.7时,则为稳定的Ⅱ型层间破坏。此时的G_(Ⅱc)与临界点的选择有关。由亚临界点和0.95点法得出的G_(Ⅱc)值分别为1.73和2.74KJ.M~2。  相似文献   
85.
聚苯乙烯/蒙脱土熔融插层复合的研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蒙脱土插层复合材料,用X 射线衍射、DSC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聚苯乙烯熔体不能插层于钠基蒙脱土中,但能插层于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蒙脱土中.  相似文献   
86.
纪立军  叶超  梁吉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07-2012
通过在聚氨酯泡沫模板中沉积多壁碳纳米管,用炭的预制体酚醛树酯将碳纳米管粘接固定在一起,经过高温碳化过程制备了碳纳米管-炭复合泡沫材料。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处理可以使复合泡沫表面活化形成羧基和羟基,从而使复合泡沫具备较强的分子吸附能力。扫描电镜和氮吸附实验表明这种复合泡沫同时具备大孔和介孔,大孔能够满足流体自由流动的通畅性,介孔可以满足中分子的吸附需要。对标定物维生素B12的吸附实验证明这种复合泡沫对中分子量的生化分子具有有效的吸附能力。这种宏观尺寸的泡沫材料与传统的颗粒状活性炭相比具有简化工艺,提高吸附效率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7.
基于双尺度渐近分析的有限元算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引言正如文山所说,由于复合材料和周期结构的材料系数ail(x)在局部区域内间断且跳跃性很大,加上区域内含有周期性洞穴或裂缝,且周期长度很小.一般而言,直接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其计算量大得惊人,甚至难以实现.文山针对这种特征,提出了一种可计算的双尺度渐近分析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元算法,它包括:1.周期解在一个基本构造上的有限元计算;2.边界层的有限元计算.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分析.2.周期解的有限元计算首先考虑下列形式的边值问题;其中把,代E尸(on叫,iii(0关于E—(EI,ZZ…  相似文献   
88.
89.
<正>开发新型太阳能热存储材料已成为探索太阳能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封伟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制备了具有高效光伏化学储热特性的偶氮苯/石墨烯复合材料,克服了传统光伏储热材料与技术存在存储密度低和装置体积庞大等局限性,为实现高密度、长效循环的太阳能储热提供了可能。该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相似文献   
90.
以十八烷/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微胶囊为相变材料,硅橡胶作为载体,制备了十八烷/P(St-MMA)/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微胶囊的加入方式及加入量,硅橡胶包覆方法。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确定最佳的加工方法。通过热重分析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储热性能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十八烷制成微胶囊加入到硅橡胶中,且微胶囊加入量是2份时,十八烷/P(St-MMA)微胶囊/硅橡胶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较好。室温硅橡胶包覆微胶囊掺混固化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直接共混后热固化法和混炼涂抹后热固化法。十八烷/P(MMA-St)/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焓值为67.6J/g,储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