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0篇
  免费   1208篇
  国内免费   587篇
化学   889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1287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697篇
物理学   240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兴武  刘凯欣 《中国物理快报》2003,20(11):2036-2038
The solutions for a mode Ⅲ crack growing along an arbitrary propagation path in a piezoelectric plane are studied under the impermeable surface condition and the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conditio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wo kinds of electric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Hilbert and Riemann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in a half-plane including opening smooth arc are obta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oreover, the equipollence of the solution formed under these two electric boundaries is proved, and unified solutions for the stress and electric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crack-tipfield of the piezoelectric plane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62.
GaN intermedial layers grown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are inserted between GaN epilayers and AIN/Si(111) substrates. In situ optical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s show that a transition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 to the 2I) one occurs during the GaN epilayer growth when a higher growth pressure is used during the preceding GaN intermedial layer growth, and an improvement of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of GaN epilayer will be made. Combining the in situ reflectivit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measurem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ateral growth at the transition of growth mode is favourable for bending of dislocation lines, thus reducing the density of threading dislocations in the epilayer.  相似文献   
63.
We simulate some laser output patterns observed in our previous experiment employing superposition of Laguerre- Gaussian modes. The rotating pattern is qualitatively analysed from the point of contemporary spatial burning hole effect of the lasing crystal.  相似文献   
64.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体系中,客体为了更有效地被主体Q[7]包结,在Q[7]内腔中呈倾斜状分布的几率最高.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印证和补充,验证了TM eQ[6]与客体44及dm44可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核磁共振以及循环伏安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Q[6]与客体44及dm44的明显作用,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证实,Q[6]与客体44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比较主客体的结构特征,该作用体系也可能存在自组装的一维超分子结构等多种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65.
斜向静磁场中光导波模式转换与衍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公强  C.S.TSAI 《物理学报》1998,47(7):1213-1221
应用经典场论和耦合模理论计算了斜向静磁场作用下,磁性薄膜波导中静磁波与导波光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与垂直静磁场情形相比,斜向静磁场时的相匹配条件有所变化,由于磁性薄膜波导中法拉第磁光效应增强等因素,导波光的Bragg衍射效率得以显著增加.这有利于应用YIG等低损耗磁性薄膜做成高衍射效率的磁光波导器件,亦有利于降低Bi∶YIG等高比法拉第旋转的磁光薄膜波导器件的体积和损耗.此外,理论指出的在斜向静磁场条件下所具有的一些磁光特性与实验结果亦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6.
关于倍周期分支定理的注记黄永年,王德全,昔秀峰(新疆大学数学系.乌鲁本齐830046)(宁波师范学院,宁波315211)关键词失稳,倍周期分支在[1]中有如下倍周期分支定理定理1设fλ(x)对λ,x有三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1°fλ(0)=0在λ=λ0...  相似文献   
67.
1 引言裂纹在速率无关载荷作用下以低于Rayleigh 波速扩展的问题是动态断裂的一项基本课题.其应力强度因子的短期响应(即自裂尖发出的散射波未折返回时裂尖之前的响应)可用含半无穷长裂纹的无穷大构形来模拟.对均匀各向同性材料,Freund(见文[1]的总结)建立了下述普适关系  相似文献   
68.
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354个站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了数学处理,求得4种主要粘士矿物的趋势分布图和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4个主要不同物源的沉积区,建立了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细粒物质的运移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69.
Cu(phen)22+与6-巯基嘌呤及DNA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不仅与小牛胸腺DN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H2O2和抗坏血酸存在下对质粒pBR322 DNA具有更强的断裂能力,与DNA的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70.
最简化的两变量草原生态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动力学模式,它由单位面积上单一草种的草生物量和土壤湿度这两个变量组成,能够描述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其他因子,诸如土壤物理、化学特性、降水量、灌溉量、光照、温度以及消耗率(放牧和鼠、虫害等),则以参数形式出现在这组常微分方程中。定性分析表明:在已知的常定的(即无季节变化的)情况下,草生物量由稳定的平衡态所决定;对于只与土墒有弱相互作用的草种,草量连续依赖于隆水量;而对于与土墒有强相互作用的草种,则存在着临界降水量,大于临界值时有丰富草量,小于临界值时为荒漠。模式中还可给出在降水量一定情况下草原能承受的最大消耗率(放牧率),小于此值者草原可以恢复,大于此值则草原退化为荒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