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1篇
  免费   2150篇
  国内免费   1665篇
化学   813篇
晶体学   90篇
力学   5361篇
综合类   347篇
数学   4992篇
物理学   377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74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研究针对混驱点火模型,保持直驱激光能量不变,针对1 200,1 400和1 500μm直驱光焦斑尺寸,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其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直驱光焦斑尺寸是影响混驱点火性能的敏感因素。1 500μm焦斑尺寸可实现近一维点火。1 400μm焦斑尺寸放能接近一维放能的40%。1 200μm焦斑尺寸点火失败,仅仅处于燃烧等离子体状态。分析表明,1 200μm焦斑尺寸条件下点火失败的原因是:其产生的局部强光强和高驱动不对称性,会导致燃料熵增加及燃料面密度扰动增加。燃料熵的增加将会降低燃料压缩性,不利于创造高温高压点火条件,形成的燃烧波较弱。燃料面密度扰动增加会导致燃烧后壳层不稳定性剧烈增长。推断在小焦斑尺寸条件下,弱燃烧波及高燃料面密度扰动增长,会导致高密度尖钉难以被有效点燃,无法形成升温与燃烧的正反馈。同时,燃料区域内界面不稳定性发展产生的尖钉结构将降低热斑温度,产生的气泡结构将引起热斑体积迅速变大,导致热斑快速降温乃至点火失败。  相似文献   
902.
袁磊  王毕艺  罗超  郦文忠  冉均均  柳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35(2):021003-1-021003-7
为研究红外探测系统受激光辐照后的热效应与二次热辐射对探测器成像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对红外探测器进行热辐射仿真和有限元结构仿真;采用黑体辐射定律和DO辐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探测器内光学系统在不同激光辐照度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探测器内部温升对靶面成像的二次热辐射干扰情况;采用热弹性力学模型仿真计算探测器内部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探测器受到1.06μm激光照射,矫正镜激光辐照度在50 W/cm2时,靶面受到二次热辐照度在0.6 s时达到100μW/cm2的量级,使红外探测器达到饱和;探测器受激光辐照后系统最高温度出现在矫正镜中心处,拟合得到系统最高温度与受照时间函数关系,可预测探测器升温结构破坏;最大热变形出现在矫正镜背面中心处,由外向内形成不等附加光程差,干扰探测器的成像效果;最大热应力出现在矫正镜前面中心处,得到最大热应力与激光辐照度间的线性关系曲线,为矫正镜热应力破坏提供预测参数。  相似文献   
903.
为实现多孔格栅类结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的可调控,提出了一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并制备了3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采用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结构在面内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能量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现两个明显的平台阶段,结构的几何参数和肋板数对结构变形的稳定性以及平台应力的大小存在显著影响。平台应力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调整相应的设计参数,能够有效地调控结构在压缩过程中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以结构的质量和比吸能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采用基于径向基耦合多项式函数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NSGA-Ⅱ),使结构比吸能最大化的同时质量最小化。与最初设计的结构相比,优化后结构的质量减小了6.0%,比吸能提高了21.5%。  相似文献   
904.
为改善蜂窝结构共面的力学性能,基于传统六边形蜂窝结构,建立了六边形层级蜂窝结构,并利用层级蜂窝代替传统六边形蜂窝部分胞元层,复合成一种新型多阶式层级梯度蜂窝结构。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层级梯度蜂窝的共面在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冲击响应特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层级梯度蜂窝的变形模式与塑性坍塌强度和冲击速度有关;层级梯度蜂窝冲击端和固定端在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均与其变形模式有关;不同的复合方式会导致层级梯度蜂窝具有不同的平台应力和比吸能,且在高速冲击时其平台应力比传统六边形蜂窝提高45.4%~63.8%,能量吸收提升10.8%~34.1%。相对密度会影响层级梯度蜂窝的能量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05.
为了研究热-流-固耦合作用下页岩渗透率的演化机制,考虑热解吸、有效应力和热膨胀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提出了页岩的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吸附应变和热膨胀应变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机制。基于该模型和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建立了单轴应变条件下页岩气储层的热解吸渗透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探讨页岩渗透率随温度和孔隙压力的演化规律。利用室内实验观测的页岩岩样渗透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1)热解吸渗透率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恒压变温条件下的Marcellus页岩渗透率。(2)探讨了恒温条件下页岩渗透率随孔压的演化机制,发现恒温条件下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呈“U形”,温度越高,渗透率随孔压下降的反弹现象越不明显。(3)分析了恒压条件下页岩渗透率随温度的演化机制,发现恒压条件下渗透率随温度的演化规律呈“倒U形”,孔隙压力越大,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越小。(4)分别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对热解吸渗透率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泊松比越大,渗透率比值梯度越大,孔隙体积模量越大,渗透率比值梯度越小。恒压条件下,当线胀系数大于临界值或朗缪尔体应变小于临界值,渗透率的演化规律不呈现“倒U形”。恒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906.
箔式高阻值低压锰铜压阻应力计的设计及动态标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了低压锰铜压阻传感器 ,并通过平板撞击实验标定了该传感器在 0 .3~ 9.4GPa范围内的压阻关系。标定曲线在 0 .3~ 1.5GPa范围内是线性的 ,对应的是传感器的弹性状态 ,而在 1.5~ 9.4GPa范围内是二次曲线。标定曲线的拐点在 1.5GPa附近 ,这与理论分析和他人的实验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907.
谷物烘干时,谷粒内部的热-湿应力太大,可能使谷粒出现裂纹.基于这一实际问题,本文研究了当初始湿度和平衡湿度给定时,Maxwel粘弹性圆球内的湿应力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08.
HT-7装置的超导极向场线圈由导管,超导材料和绝缘体组合而成,具有复杂的正交各向异性的性质。本文从微观力学的观点出发,将极向场线圈整体作为一种复合材料来考虑,采用微观力学的复合律和损伤力学的细观损伤模型,求出了极向场线圈的等效弹性常数和残余刚度;并且,残余刚度的计算结果已得到了实验验证。这些材料特性已被用于有限元分析的输入数据。  相似文献   
909.
李辉  孙进忠  梁向前  王园 《力学学报》2004,12(2):221-224
现有路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直观可靠 ,但也有费工、费时、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测点上对路基进行检测 ,难以连续全面地反映路基的质量。为克服这一问题 ,本文对碎石路基填料的夯实程度与弹性波速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 ,从而为利用波动参数对路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 ,应用波动方法 ,有望对路基工程质量进行连续全面的检测  相似文献   
910.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尖劈和接头的奇性应力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位移的、求解三维尖劈端部奇性应力指数问题的非协调元特征分析法。该方法假定尖劈端部邻域内的位移场没有采用奇异变换技术,导出虚功方程的出发点不同于过去原有求解裂纹尖端近似场的有限元特征分析法,在有限元离散时采用的单元形式为非协调元。文中运用该方法给出了若干求解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尖劈/接头端部奇性应力指数的算例。所有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求解复杂尖劈/接头的全部奇性应力指数,使用的单元少而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