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6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化学   869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266篇
综合类   336篇
数学   4073篇
物理学   149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对一般的自回归过程(AR(p))yn=β1yn-1+…+βpyn-p+εn,记(z)=1-β1z-…-βpzp为其特征多项式,当该特征多项式在单位圆上无重根时,讨论了参数β=(β1,…,βp)T的最小二乘估计βn的收敛速度,并给出了其收敛的重对数律.  相似文献   
52.
跟踪雷达测量误差的统计模型(I):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以如下具有慢时变方差的线性回归-自回归混合模型∫yt=β^Tut+σtεt,εt=ψ1εt-1+…+ψpεt-p+et。用于描述跟踪雷达测量误差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模型个数的估计方法。数值例子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跟踪雷达误差数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用多因子方差分析模型和多重比较分析了服装穿着时的主观热感觉与服装品种、环境条件、穿着者的活动状态与籍贯之间的关系。通过主成分回归建立了用生理指标预测主观热感觉的模型,从而得出一种定量地评价服装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BAHADURASYMPTOTICEFFICIENCYINASEMIPARAMETRICREGRESSIONMODEL¥LIANGHUA;CHENGPINGAbstract:TheauthorSgiveMLEθ1MLofθ1inthemodelY=θ...  相似文献   
55.
复共线影响点的主成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复共线影响点的主成分诊断准则,举例说明了所给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神经网络集成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已经成为机器学习和神经计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Bagging技术和不同的神经网络算法生成集成个体,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从中提取集成因子,再利用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对其集成,以此建立上证指数预测模型.通过上证指数开、收盘价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7.
邓少强  孟道骥 《数学进展》2004,33(3):351-355
本文给出Om×GLn作用于Cm,n上的复多项式环上的最高权向量环的Krull维数公式,从而改正了Aslaksen,Tan及Zhu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58.
从非线性自回归模型Xt+1=-αXtλ+1+βXt+γ出发,通过变量替换Xt=aYt,推出三参数混沌动力学系统模型Yt+1=kYt(1-Ytλ)+c;采用线性回归与非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改进的混合法,对模型参数作了估计;实际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向量(续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2三角形的重心和几个著名的“难题”三角形的重心用向量方法来处理是最简单的了.对于△ABC,我们仍然任意定一个原点O,并作出有关各点的位置向量(图12中的虚线),于是BC的中点L对应于OL=21(OB OC),先不问三条中线是否共点,先看一条中线AL,其上的点都可用λOA (1-λ)OL=λOA 12  相似文献   
60.
严俊  唐其美 《数学通讯》2003,(20):44-45
通过对高二数学 (下B)第九章的学习知道 ,几何研究的一种重要思路是代数化 .向量使几何问题代数化 ,摒弃了繁杂的几何推理 ,降低了思维的难度 ,下面用向量探讨满足某一性质的点的位置的实例加以说明 .1 已知线与面垂直例 1 如图 1,正四棱锥P -ABCD中 ,底面边长为 2 ,侧面PAD与底面成 6 0°角且PM⊥AD ,E是PB图 1 例 1图的中点 ,在面PAD上找一点F ,使EF⊥面PBC .解 如图 1,过点P作PO⊥面ABCD .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 1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其中Oy∥AB ,Ox∥DA .在面PAD上任意找一点F ,过点F作NF⊥AD ,FH⊥面ABCD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