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438篇
化学   937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306篇
综合类   78篇
数学   73篇
物理学   41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传统的抗IgG-Fc单克隆抗体制作过程繁琐、耗时长且批间差异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寻找一种抗IgG-Fc单克隆抗体的替代元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微孔板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微孔板-selex),设计了针对抗IgG-Fc蛋白ssDNA适配体的筛选方案。交替包被5种IgG单克隆抗体于酶标孔作为筛选靶分子,将从靶分子上洗脱的核酸适配体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生物素-链霉亲和素ELISA测定第3,7,13,14,16,18轮筛选获得ssDNA文库与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的结合能力,并将第19轮筛选获得的ssDNA文库进行TA克隆验证、高通量测序。经过19轮筛选,得到69796条抗IgG-Fc蛋白的适配体,选取出现频率最高的ap-1(178次)、ap-2(129次)、ap-3(58次)体外合成并在其5,端标记生物素,经ELISA鉴定3条适配体分别与5种IgG单克隆抗体有着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与3%BSA几乎不结合。Ap-1结合能力最强,被认为是本次筛选得到最佳抗IgG-Fc蛋白核酸适配体。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筛选获得抗IgG-Fc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具有成为抗IgG单克隆抗体替代元件的潜力。  相似文献   
82.
6H-1,2-氧硫杂环己烷并[5,6-c]异苯并吡喃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王进军,崔昌亿,韩光范,魏永慧,姜贵吉(吉林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吉林132022)(吉林医学院检验系吉林)(延边大学化学系延吉)关键词异苯并二氢吡喃,杂环化合物,抗炎活性可用...  相似文献   
83.
圆二色谱(CD谱)测量表明,尖吻蝮蛇抗凝血因子Ⅱ(ACF Ⅱ)与抗凝血因子Ⅰ(ACF Ⅰ)的二级结构十分相似,它们的主要骨架构象都为反平行β-折叠和α-螺旋结构。pH值对天然ACF Ⅱ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pH值从3到10增大时,α-螺旋含量逐渐减少,反平行β-折叠含量逐渐增大。钙和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对ACF Ⅱ的骨架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三价稀土离子使ACF Ⅱ的α-螺旋含量升高,同时降低其β-转角和β-折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4.
流变学法研究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抗剪切性能;交联聚合物;凝胶;屈服应力;流变学方法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水杨醛缩天冬酰胺的系列稀土配合物, 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磁化率、 TG-DTA、 UV、 IR、 1H-NMR、 EPR谱等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得到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RE3(AS)2(NO3)5·3C2H5OH·H2O. 磁化率数据表明配合物为三中心结构, 摩尔电导率数据表明配合物为1∶2型电解质, 即2个NO3-在外界, 3个NO3-在内界. TG-DTA, IR, 1H-NMR等分析表明水分子参与配位, CO2-, NO3-均以双齿配位, Nd3+的顺磁位移效应使与之相邻质子的1H-NMR位移值增大. 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实验表明, 配合物具有显著的抗·O-2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6.
杨光忠  陈玉 《有机化学》2007,27(6):685-695
Calanolide A是从藤黄科红厚壳属植物(Calophyllum lanigerum)中分离的一种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 对HIV-1- RT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是目前抗HIV的热点先导物. 综述了该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研究进展, 分析了它的合成路线, 讨论了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7.
王凤兰  宋军 《合成化学》1997,5(A10):124-124
  相似文献   
88.
助剂对CH4,CO2和O2制合成气反应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考察了NiCaO-Al2O3催化剂中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氧化物、CuO助剂及CaO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Ni-2K-2Cu15CaO-Al2O3催化剂对CH4、CO2和O2制合成气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较好的抗积炭性能。通过TPR、CO-TPD、XPS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K2O、CuO和CaO的添加削弱了活性组分Ni与载体Al2O3间的相互作用,增加Ni的电子密度,加速了CO与H2的脱附,从而抑制了CH4深度裂解积炭和CO歧化积炭。此外,这些助剂的添加也提高了Ni的分散度,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89.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抵御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侵害,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现工作。针对已上市抗流感药物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合成方法进行概述,为抗流感药物的合成工艺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Mo的引入方式对CeO2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被认为是目前控制NOx排放的最有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烟气排放治理.然而,我国非电行业的NOx减排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因为其排放的废气温度通常低于300oC,且含有一定量的SO2,传统的钒基SCR催化剂因活性温度(300~400oC)较高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亟待开发新型的高效低温SCR催化剂.铈基催化剂由于氧化铈(CeO2)的优异储氧能力(OSC)和良好的氧化还原能力而显示出较好的低温(80~300oC)脱硝性能,如Mn-Ce,W-Ce,Ta-Ce,Cu-Ce和Nb-Ce等.但这些铈基催化剂易被烟气中的SO2毒化而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因此,提高铈基SCR催化剂抗硫中毒能力是其产业化应用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通过构筑结构保护层或添加另一种金属来保护活性组分是提高SCR催化剂抗硫性能的一种可行策略.氧化钼(MoO3)通常被用做传统V2O5/TiO2催化剂的促进剂以提高其水热稳定性和表面酸性.研究表明,在V/Ti催化剂中引入钼物种不仅可以提高其SCR活性,而且提高了V/Ti催化剂的抗SO2性能,这是由于VMo/Ti表面较少的V–O–V键削弱了对SO2的氧化作用.Tang等开发了一种Fe2O3/MoO3纳米片催化剂,显示出比纯Fe2O3更好的抗SO2能力,主要是由于层状结构的MoO3能阻止NH4+在硫酸氢铵中的沉积.目前关于Mo的引入方式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铈基催化剂物化性能和NH3-SCR催化性能(特别是抗SO2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法在CeO2中引入钼物种,制备了Mo-CeO2和MoCe-cp催化剂来探究制备方法对MoCe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抗SO2中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Mo可以显著地提高CeO2的低温脱硝性能,其中Mo-CeO2催化剂在150 oC即可达到80%以上的脱硝效率,同时抗SO2中毒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能力、表面酸度和反应物分子的吸附脱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与MoCe催化剂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Mo-CeO2和MoCe-cp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脱硝性能有明显区别.首先,Mo-CeO2中的钼物种主要存在于CeO2表面,而MoCe-cp中的钼物种主要存在于CeO2体相,其为Mo-CeO2表面带来大量的Br?nsted酸位并抑制了硝酸盐的吸附,促使NH3-SCR反应按照Eley-Rideal机理进行,进而表现出优于MoCe-cp的低温活性.其次,Mo-CeO2表面更多的Mo物种抑制了SO2的吸附,从而使Mo-CeO2表现出更好的抗SO2性能.本文为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铈基NH3-SC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